几人在一块比拼,学习劲儿越来越高,文景深也越来越满意,除去俩学渣——晓丫头与小二黑。
至于甜妹儿,她超级忙,虽然文景深不知这丫头在忙什么。
只需要每天用滑石与石板完成作业,打拳走步跳小人舞,看胡院长的草药书。其余时间,基本用来逛二碧山,与爷爷三叔一起,偷偷摸摸帮杨婆婆准备过冬物质。
村民们都在忙,叶家人自然混在其中,一起忙活。这时候,村里劳动力多的人家,其作用就展现出来,然而卵用,叶家人还是忙得团团转。
他们自己准备的同时,还得帮夏老爷子、白家老俩口、杨婆婆准备。
而且叶二婶还得处理三姑六婆事情,叶妈妈是炊事员,的亏食堂如今饭菜特别简单,红薯、玉米、南瓜、洋芋,基本无人抱怨。
虽然甜妹儿有青山空间,里头木柴粮食棉花啥得都不缺,甚至还有大纺车。
叶老爷子叶爸爸却总有一种不踏实感,有总不劳而获的感觉,而与村人们一起忙碌,帮夏老爷子杨婆婆他们准备物资,可以将这种感觉将低。
啥事都不能搞特殊。
夏老爷子瞅着自家多出的柴碳堆,卧室里全都是野菜野味野果,‘不知好歹’骂一句,“太占地方儿”。
叶家人替外人备碳柴这类举动,倒是赢得大部分村民们‘尊老敬老,尊师重道’的美誉,当然也有少部分骂他们傻的。
提到杨婆婆,某天得空的时候,甜妹儿与叶奶奶一起去瞧她老人家,却发现杨婆婆的小木屋实在简陋破旧得很。
超出人的想象!
茅草屋倒出都是小洞大洞,歪歪斜斜,简直处处漏风。仅站一会儿,叶奶奶觉得自己脚都快生出冻疮,不停抖动,才能得到些温度,跟在外头坟林也差不了多少。
也就遮雨效果好一点!
山间寒风一直冷得厉害!
但没想到才过去几天,木屋子咋就变成如此破模样!
但见,杨婆婆嘴唇都洞得靑肿,她眯着眼睛打量着他们好一会儿,才张嘴露出三颗黄牙,吐出淡淡一句:“你们来啦!”
叶奶奶皱眉问道:
“杨婆婆,这木屋子——”
“前晚风太点,木屋被吹倒了,我这才把它立起来。”她说得十分风淡云轻。
叶奶奶:…屋子倒了,屋子倒了,屋子倒了…
甜妹儿保证,杨婆婆的声音都是颤抖的,而且木屋似乎感到抖动两下。
“放心,今天这风吹不倒它。”
……杨神婆果然牛!
次日一早,牛二家就载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年轻小伙子出山,去瞧瞧沿途村庄以及碧山镇,回来之后,所有人都沉默许久,一副备受打击的模样,有人呢喃低语‘还是咱村好’。
镇上居民的生活,是村人们一直羡慕不已的。没有眼见为实,村民们心里依旧有些希望的苗子。
是不是张队他们小事说成大事?
是不是他们说得太夸张啦?
是不是他们只想减少咱村大食堂的饭菜?
可是,真的等到见着了——
比如,瞅着几个穿棉袄的小屁娃,面露凶光,追着一只麻雀或一条没来得及秋歇冬眠的毒蛇,震撼太大。
队里的牛差点没被瞪出骷髅。
不说镇上,其他乡村的震撼更大,在深秋已有冻死人的消息,这对此年代寒冷的冬季来讲,不罕见也不多见,可现在还未进入冬季。
某些消息,是他们千幸万苦暗地里打听来的。
现在才是秋天,部分老人扛不得寒冷,随着天气温度一天比一天低,肚子填补饱,屋里不能烧碳,仅一两天,家里就挂起白巾,而白事做得也很简单。
除去证实坏消息,他们还带来一个天大坏消息,跟村民们人人都有关。供销社里的东西越来越贵,尤其是关于吃的穿的,油盐酱醋、粮食肉粮、棉布棉花毛线等。
这简直坏得不得了!
村民们一天到头忙活下来,就为过个好年。吃的咱们管不了,单单说这穿的。
幸幸苦苦一年,全家每人工分换的钱,可能只够两尺布左右。种花国鼓励生育,生孩子的妈妈有单独的补贴,可以多得到五尺布票,但没有钱补贴,等于无。
这些还只是上头年底结算,发的布票,不算同时花的钱。可这衣服涨价,村民岂不穿不了新衣裳,还有可能涨价?
买,赶紧得买!
果断一点的人家,将存好几年的布票,统统拿出来,带着钱去镇上把棉布棉花,通通买回来。
从这一天开始,村民们突然变得十分敏感,稍微一场秋雨一阵寒风,都能让他们对外哀声叹气一番,转过头往家里头搬东西,一个个跟老鼠差不多。
张队长也不反对,牛大家可以随时借用,但是用的人必须给村里牲口准备部分口粮。不仅如此,他还拉着全村人一起上山,趁着现在还有青草啥的,赶紧多割一些。
超限量的肉粮上缴以后,队里的牲口,还有两头牛两头驴,一头成年过年猪,十只小猪崽,五只成年鸡鸭,以及二十只小黄鸡小黄鸭小白鹅。
今年秋天特别冷,按照黄老爷子推测,不出意外,今年也是难得一见的寒冬。
虽然碧山村地处南方,很难见到山下雪,但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况且山上下雨,牲口们照样没得吃。
总之,进入十一月。
村民们忙得跟农闲差不多,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半用,在寒冬来临之际,将一切备得好好的。
天刚亮,各家各户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