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柿子与岩洞

因现青竹蛇,村人们把山娃娃们牢牢盯住,再小心翼翼挖着竹笋。

没过多久,背篓里满满竹笋不说,汉子们怀里抱的不少,扯早备好的麻绳将它们拴紧,拎着、背着准备返航。

竹笋可以晒成竹笋干,或者做成泡菜,保存很久的。对于今日的收获,每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果然重阳节就是收获的季节!

山娃娃们弯蹲太久,腰憋得酸痛,挂在大人们的裤腿上准备耍赖,被一个个扯着耳朵教训一大串,“你瞧瞧,叶家的丫头多乖,你连三岁娃娃都比不上。”

对于碧山村人来讲,甜妹儿慌乱中救母一事,绝对能成为好几年‘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也会不忘记夸她,这就是‘孝顺’一词,在这年代对村人们的影响。

“妈,我要吃竹筒饭、麻辣竹笋、爆炒兔头、烤麻雀……”甜妹儿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抱出一串菜名。

“嗯,回去妈给你做。”

叶妈妈温声软语应道。

与此同时,一双满是粗茧的温暖大手,轻轻揉她的脑袋,周围亲人朋友关心的目光与问候声、充满暖意,浓浓的安全感在甜妹儿心里油然升起。

只是这都不够!

她必须更加努力更强大!

等与老人们汇合,已上午十一点多,张老太太用颤巍巍的手,摸着甜妹儿的头,祝福一番,然后再宣布:“吃过午饭在走,咱今儿一定要做竹筒饭。”

甜妹儿星星眼道:

“谢谢张老祖!”

每个队离村之前,都带有一些红薯玉米饼、大米、泡菜,以及适量的调料。而且今日在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麻雀兔子野鸡竹笋花椒葡萄等,都可以拿回村算工分,但是也可以自己队吃。因为此事,谨慎的张队长,以‘孝顺风’为由,已经向上面提前打过报告,是被允许的。

至于为首老人们,他们会接受所有队伍里,最好吃食物的孝敬。

各家各户围着山溪与泉眼开始搭建灶台,洗菜的“刷刷沙沙”声,在山林间响起。山娃娃们属于打酱油,四处凑热闹,叫喊加油帮忙,玩得不亦乐乎。

因为有许多队伍,做得快与做得好,都是要比拼的。而评判的结果,就有张老太太为首的夕阳红评委们。

“小五乖,把这片叶子捡起来。”

叶安诚抱着弟弟,帮助他艰难地完成‘任务’。

小五则吐个奶泡儿,歪过头瞅姐姐们,对面前的那片枯叶,没有一点兴趣。

按照往年规矩,除去老辈们,包括十一个月奶娃娃小五,也必须为这次的午饭,作出或多或少的‘贡献’才行。

不一会儿,灶台已经搭起,枯叶枯也被孩子们捡回来。

村人们虽然没有什么保护环境意识,但仍旧会下意识首先砍枯树、捡枯柴,又是不去碰那些不知年岁的树木。

火迅速烧起来,因为山间的柴火都有一些潮湿,浓烟味儿十分明显。有的烧火娃娃,总是不会看风的方向,被烟熏的呛喉咙与满头大汗。

叶爸爸的动作很快。

他用砍柴刀,在一大根竹子节点上,砍出几个切口,在膝盖用力将竹子分成一溜烟的竹筒,往竹筒们上开口子。

叶妈妈与闺女侄女们,已将菜全部打整好。

她则将米、红薯、竹笋片、少量盐等,以及适量的水倒入竹筒,将绿叶铺在竹筒的开口处,用湿泥巴把封住它们。然后再将竹筒们,一一放到叶爸爸做得木架上,在把木架放到灶台上。

将竹筒直接在火堆上烧,是需要技术与材料的,否则把容易把竹筒烧坏,或者竹筒饭不煮熟。竹子最好光亮一点、老一些,不要火一直烧一小个地方。

这个看守的重任,被叶妈妈交给叶安诚与叶安平(小五的大名)。因为叶安诚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搭野灶烤野味儿,这些肯定他都玩过的。

“小五加油!”

甜妹儿看得十分稀罕。

叶三叔已经将第二个灶台搭好烧好,叶爸爸将剩下的竹子,削成一根根竹签。再把去皮刨腹洗净的几只麻雀、竹笋、知了,全部一一串好,放在火上烧烤。

与此同时,叶妈妈用火堆、石块、泥土,将红薯玉米饼加热。

肉香味儿四处飘香,外焦里嫩的烤知了最先熟,然后是烤竹笋的香味儿,竹筒饭的清香,诱得人直流口水。

“张老祖,尝尝咱家的味儿!”

“六婶婆,我家有野菜儿。”

“爷爷,咱家有麻雀,胸脯肉可好吃啦!”

……

大树荫下,支四一块干净平整的大石板当饭桌,上头布满鲜花与艾子。

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吹着的山风,分享着各家各户送来的饭或菜,笑眯眯点头,每家的量都不多,加起来却是满满一桌。

“叶家白家夏家队的竹筒饭最好吃!”

“果然是炊事员!”

“儿子女儿这么好,孙辈们也很不错,叶婶婆有福啦!”

“夏裁缝也有福。”

……

祝福与羡慕的话语,让夏老爷子的面瘫脸越来越深,周身的冷气却有所回升,甜味儿捂偷乐,挨了一下烟杆。

首桌开动后,在山娃娃们的欢呼雀跃中,围着,余火未尽的石灶,飘着纯朴又爽朗的笑声,各家各户开始迫不及待地享用饭菜。

透着竹子清香的竹筒饭,麻辣鲜香的烤麻雀肉与知了肉,新鲜可口的烤竹笋,配上能饱腹、香甜软绵的红薯玉米饼……驱赶了上午带来的劳累和饥饿。

简单而满足的生活场景,象征着自然、质朴、欢乐、团圆。

吃完饭,一边喝着温白开或凉泉水,一边继续往前走去。

“李树开花!”

“有山柿子!”

快到山顶,果然有几棵眼熟的果树。其中两棵本来应该三、四月飘花香的李子树,此时枝丫上挂着一束束焉白的李子花,开的满满盈盈的,一片绿叶也难寻。

“唔——明年恐怕不会有李子吃啦!”村民们叹息一声。

李树八、九月开花,是因为李树是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遇到气温不正常,果树会二次发芽,所以才会二次开花。这对李树并不是好事,二次开花,必定代表明年产量减少或者根本为零。

但是村民们只是可惜一两句,他们对于李子的态度有点特殊。

俗话说,“桃保人,杏害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流传在农村间古老的话语,里头没啥恐怖故事,主要是告诫人们,桃对身体有益,而杏吃多有害,李子吃多,危害更多。

山娃娃们对于漂亮的白色李子们,不敢兴趣,转头牢牢盯住柿子树上的果子们,有的直接往那边跑去啦,比如晓丫头。

上头的柿子根本还没成熟。

碧山村的柿子通常十月份成熟,但是山脚下的山柿子树果一挂,没长多久,八、九月份,村人们就迫不及待将青涩的柿果摘下,以人工捂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