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三大商帮

明王首辅 陈证道 3298 字 11个月前

许栋和王直本来还窃喜的,但此时看到罗龙文出尽风头,把自己两个正副会首都盖过了,顿时有些不爽了,前者轻咳了一声。

罗龙文也十分识趣地闭了嘴,不着意地后退了一步。

徐晋打量了许栋和王直一眼,剑眉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眼前这两人均三十许岁,虽然穿着十分得体,但生得孔武有力,目光极具侵略性,自然而然流露出一股江湖草莽气息。

“许会首和王会首经营什么生意?”徐晋不动声色地问道。

许栋拱了拱手赔笑道:“回钦差大人,鄙人主要做盐货和漕运生意,还有一些杂七杂八营生,不值一提。”

王直亦拱手笑道:“鄙人主要是做典当生意的,盐货和漕运也有涉及,杂七杂八的营生也有一些,买卖没有许员外做得大,勉强混口饭吃。”

徐晋心中一动,敢情这两位都是大盐商,微笑道:“王员外谦虚了,若王员外只是勉强混口饭吃,那咱大明的百姓都得要饭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江南一带的盐货生意主要由晋商、徽商和闽商把持,其中要数山西来的晋商实力最雄厚,其次是徽商,最后才是闽商。

晋商的崛起得益于洪武年间实行的“开中法”,所谓的“开中法”,简单的来说就是纳粮换盐引。

明朝北方九边是军事重镇,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但是北方苦寒,粮食低产,军屯根本难以自给自足。为了给边军提供足够的粮食,朝廷曾尝试过从内地运粮输送九边,可惜路途遥远难行,粮食运送过程中损耗大,朝廷负担太重。

于是乎,朱元璋便向大臣问计,最后推出了“开中法”,把本来官运官卖的食盐拿出来,只要商人往北方九边运送粮食,按照路途和粮食数量发给盐引。商人可以拿着盐引贬运食盐获利。

食盐可是暴利的生意,所以“开中法”政令一下,各地商人蜂拥向边境,为了更方便向边镇提供粮食,同时节约成本,商人们干脆在边境招人开垦荒地种粮。

一时间边镇守军的粮食供给问题解决了,商人们也获得了经营盐课生意的权利,而山西由于地理优势,晋商喝上了头啖汤,因此迅速崛起,几乎垄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食盐生意。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开中法”遭到严重的破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到了弘治年间,“开中法”直接被废除了,商人不用再运粮到边境,只需要纳银就可以换取盐引。

于是乎,晋商失去了地理优势,徽商和闽商趁势崛起,抢占东南沿海盐课生意,不过,就目前而言,晋商还是实力最雄厚的商帮,占据着两淮两浙地区盐课生意的三成以上,而徽商和闽加起来还不到三成。

或许会有人问,那剩下的四成哪去了?自然是被朝中的勋贵,还有地方官绅瓜分了。每年户部还没发引,近半盐引份额就被特权阶层“打招呼”要去了,剩下的才轮到各地商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一群姿容出色的舞妓,穿着若隐若现的轻纱在场中翩翩起舞,做出各种撩人的姿态。在座一众官绅看得津津有味,目光毫不掩饰地在舞妓的酥胸玉腿上流连,看到“精妙”之处甚至还抚掌叫好,江南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

一曲香艳的歌舞表演完毕,众舞妓翩然退场,经过席间时,一名光头的士绅趁机在舞妓的臀部捏了一把,同席的人均大笑调侃。

盐运使施浩然不动声色地看了徐晋一眼,见后者神色并无异常,心中更是满意了,举杯笑道:“徐大人不远千里从京城远道而来,来来来,大家齐敬徐大人一杯,为大人接风洗尘。”

在座所有官绅纷纷站起来,向着徐晋遥摇敬酒。徐晋亦站起来,朗声道:“谢过诸位同僚盛情款待,徐晋奉旨巡抚直浙,主持清丈土地,接下来还有赖诸位同僚鼎力相助。”

此言一出,在座众士绅的笑容都变得有点不自然起来。扬州知府江平目光一闪,笑道:“徐大人客气的,这是理所当然的,清丈土地,利国利民,大家义不容辞。”

一众官绅虽然心中并不乐意,但还是陪着笑着纷纷附和。

众人对饮了一杯重新坐落,江知府轻咳了一声笑道:“今晚参宴的还有些生面孔,本官得给徐大人介绍一下。”

今晚这场接风宴摆了六席,确实有相当一部份徐晋没见过的,这些人分坐在最下手的三桌,徐晋能看得出,这三桌人应该是分属不同的阵营,彼此很少交流。

扬州知府江平话音刚下,位于下手三桌的其中一桌,便有两人站了起来,端着酒杯行到首席,向着徐晋行礼道:“鄙人张允龄(王瑶)见过钦差大人。”

江平笑着介绍道:“徐大人,这位张员外乃晋商商会的会首,王员外乃晋商商会的副会首,均是家资巨万的豪富人物。”

徐晋心中一动,微笑道:“原来是张会首和王副会首,失敬失敬!”

张王两人连忙诚惶诚恐地道:“岂敢岂敢。”

张允龄约莫四十出头,穿着一套玉色的襕衫,算不得英俊,但是颌下留着三缕长须,气质儒雅,身上倒是没有半分市侩商人的气息。

旁边的王瑶穿着十分扑素,头戴一顶黑色的六合统一帽,一身灰色布衣,生得其貌不扬,倒有点像穿街过巷的小商贩,谁又料到这样的人竟是家资百万的豪富。

“张员外是生员?”徐晋有点好奇地问。

那张允龄眼中闪过一丝自得,嘴上却是谦虚地道:“鄙人二十岁时侥幸通过了院试,奈何才疏学浅,后来屡试不第,只能拉下面脸操此经商贱业。”

徐晋微笑道:“张员外过谦了,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张员外能成为晋商会首,挣下百万资财,绝非常人可及。”

张允龄眼底闪过一丝异色,深深地打量了徐晋一眼,读书人历来瞧不起商人,这位徐钦差倒是个异数拱手道:“徐大人谬赞了。”

张王两名晋商代表客套了几句便退下,紧接着又有三人端着酒杯走了上前行礼,口称:“见过钦差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