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只知道,荀公子是王佐之才,天下若有雄主能让荀公子辅助,必然为九州之主,但学生窥探周易之象,荀公子的命星光芒很不稳定,后世也许多灾多难!”
小书童自幼便跟在司马徽身边,观心看相,言谈举止,皆承袭于他,就连说话的语气,以及这种洒脱的意味,也十分相似。
“小殊,生逢乱世,当知道何时该说话,何时不该说话,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尤其你能通过面相看出别人命运一事,切不可再向第三个人提起!”
乱世之中不是应该策马扬鞭,扬名立万?
但老师韬光养晦,心中所想必有道理,书童心思聪颖,已猜想到司马徽话中之言,但出于好奇他还是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老师打算如何帮助荀公子?”
司马徽摇了摇头,说道:“他不需要我帮助,危难之时自会有人出手相救。”
与颍川的小打小闹不同,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回到故乡变卖田地起兵,自称手握天子讨贼檄文,汇集十八路诸侯对抗董卓。
董卓麾下有四员大将,吕布,李傕,郭汜,华雄,各个不是省油的灯,十八路诸侯虽说是联盟,但各怀鬼胎,肚子里都有自己的花花肠子,荀彧大胆猜测,这一战不是天下归心的一战,而是群雄割据的开始。
而袁绍确实沉得住气,为了消灭自己笼络不到的仕族,出兵之际竟然不带大将颜良文丑,也让荀彧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进城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淡,昼市已停,夜市未起,劳累了一天,荀彧本想回去睡觉,却被一位少年所吸引,这少年白靴白衣素罗袍,手提一杆亮银枪。
尤其与少年四目相接的一刹那,便有一股果决的杀伐之气令人胆战心惊。
这少年究竟是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