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五郎也不在话下,他瞅准时机一个拐带,将球抢至自己脚下,然后朝对方球门奔跑而去,他长于速度,十分迅猛,两人阻挡不及被他趋了空子,所幸他发力的角度有了偏差,球撞在门框上,未能进框得分。

季春明一边奔跑一边快速观察着每个人的踢球风格,他也注意到无论是林五郎这方还是林十二郎这方,选手们尽管经验丰富技艺高超,却都只会最简单的包抄阻挡战术,并没有整体的战术规划。

这般对抗靠单人技巧过大,一旦对方水平在己方之上,很难取得胜利。季春明虽未见过桂家球队,却从左三郎的讲述中明了对方不仅技艺高超,在战术上亦有一定布局。

但季春明相信自己的战术经验不会比对方差,毕竟他的老师可是京中蹴鞠赛的常胜将军。

第一局很快落入尾声,以己方的略胜一球而结束。只是林十二郎觉得此局胜的并不容易,他也默默观察了季春明的身手,他的技术颇为不错,就算在林家子中也算靠前,可是确如林五郎的未尽之言,比起左三郎来略逊一分。

用柔软的布巾擦掉汗水,林十二郎决定多交待几句,纵使不能让季春明入队,他也希望能多接触一二。按世俗之见,两家门第悬殊,他待季春明宽厚,是他礼贤下士、折节相交,而低门与高门交往,品行才具必具其一才能不被士人诟病。

往常并没听闻过季家七郎的贤名,如此,只有拥有拿得出手的技艺才能顺势而为。

季春明虽不知林十二郎的心思,所想却与他分外接近。

应下左三郎的建议并不是一时有趣,也不是借此与高门相识,而是他打听得林家书院颇负盛名。

作为与林家没有丝毫亲缘关系的小士族之子,他又从无咏絮之才的名声在外,想上林家私塾无疑异想天开。

而若是他能让林家赢得比赛顺势提出要求,却有几分被接受的机会。

即使这机会不是那么大,但却是他能找到的最好机会。

至于如何让季家答应,他心中已有了一个构想,只待这边能成,便可施展一二。

歇息片刻,双方准备再战,季春明却微微一礼,将他拉到一旁,“敢问十二郎是要小胜还是大胜?”

林十二郎双目微抬,觉得他未免不知天高地厚,心内的热情稍降几分,却还是耐着性子,“林五郎也不是泛泛之辈,况其他人也不是可轻忽之人。”

察觉到对方的冷淡,季春明却神情不变,“轮技艺我不如三郎,也不如场上多位,可论打法却不见得会输。十二郎若是信我,能否听我一言?”

林十二郎将信将疑的看过来,季春明又是一礼,侃侃而谈,“我听闻蹴鞠起源于军中,用于作战训练,故也试着将比试双方看做两军对垒,打赢的关键既要进攻也要防守。鞠场东、西可视为双方阵地,我方在东,敌方在西,可将我方七人设置为前中后三军,前军三人居中线负责向西进攻,中军两人居前军之后负责前后呼应,后军两人居鞠门负责截断防守。”

用手比划着位置,季春明接着讲道,“前军三人又分为左、中、右三路,前左路负责中线以西位置,前中路负责中间,前右路负责中线以东,此三人主要负责进攻,要求速度快、准头高,十二郎、七郎、六郎可为;中军两人分左右两路,需前后策应、来回奔走,对体能、耐力要求要高,三郎、九郎可为;后军左右两路负责从鞠门到中线位置,主要做好截球、防守,需步法灵活、身形灵巧之辈,我与十一郎可为。这样排阵可以最大限度的布控全场,防止所有人追球而去,而每个人各司其职,可攻可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