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定倭

国王都投降了,两道的长官纵是有心抵抗,却根本不是梁山军士对手,鸟羽也无暇顾及两地。不过半月的时光,九州四国两地地纷纷易主,都成了梁山的治下。

见倭国大势已定,宋清急忙给梁山去了书信,现在倭国基本平定,马军也没有来的必要了,只是陆登却要必须得来一趟,他是梁山已经内定好的倭国总督。还有要带一些熟手的匠人,愿意前来的百姓,一来二去却又耗费了不少时间。

至于镇守两地的守将,宋清也有了人选,闻达是第一人选,闻大刀既有谋略,也有武艺,对于倭国也有自己的见解,领军镇守四国岛却是人尽其用。但是缺点是闻达没有自己手下!现在闻大刀还是光杆司令一个!

对于此事宋清早有打算,从各部挑选了两员副将,一是步军第四军史文恭部的铁笛仙马麟。以这两人为首,加上抽调而来的骨干组建了镇倭第一军的框架。

镇倭第二军的人选却有些出乎意料的落在了病尉迟孙立身上,这是一员虎将,虽然政治上犯了些错误,但是瑕不掩瑜。至于孙立的副将则是小尉迟孙新,两人身为兄弟,处理事务起来也是顺手。

两军都是只有一员副将,至于另一员宋清却让他们自行在倭军的中挑选。这是在收拢倭人,只有使梁山利益体上面的一员,才会彻底的忠于梁山。

士卒多是以降卒中的北面武士充当,每军定额三千,实际上只招募到了两千余人,后面继续在倭国招募。

而水军则没有个定数,水师四只军队,来回的轮换便可。日后梁山与倭国的来往必定断不了,所以也没有留下固定军队,只是拨出来数百人,作为日常巡逻所用。

此时梁山的船队又要返航,又要招募百姓,一时半会也赶不过来。诸多军队也走不掉,宋清便安排镇守各处,一时间整个两岛都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以参军部诸多参军为主,再以原本两地的部分佐吏,以及藤原忠实派来帮忙的一些文官,这才勉强把两岛的文官体系给构建了起来。

计划中,倭国设一总督,两个太守,总督的治所就在长崎。好在梁山军中战俘甚多,用来修筑城墙也是正当其时。

加上用倭国国库中搜罗的银钱招募的数十万农夫,整个长崎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就搭建起来了基础的框架,数十门火炮往城墙上一放,短的是威武不凡。

长崎又是港口,数百艘缴获的倭国的小船又都划给了长崎巡检所,进可攻退可守的港口要塞、商业城市就此形成雏形。至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宋清却是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