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正盛心里清楚得很,这种战况一旦下令撤退,定会遭到敌人的围攻,到时候的损失恐怕恐怕更胜于其他。这般责任,自己本小利薄有些难以承担。
也不知真晕假晕,反正平正盛晕了过去。身为朝廷派来,作为平正盛副将的藤原忠通无可奈何接过来了指挥权。
藤原忠通是现任摄政关白藤原师通的长子,却与其父亲不和,反而受到白河的青睐。
摄政关白相当于中原的丞相,是朝廷的最高官员。
藤原忠通今年才二十一岁,见了梁山士卒这般景象也不禁胆寒,听到了平正盛昏迷的消息,更是忍耐不住,对着诸大将道:“事不可为,依我之见不妨先撤回丹后国,等待国内的援兵。”
这就是政客的标准毛病,说话有时候极为不负责,只为了当前的利益。
可惜的是,此时藤原忠通却是身为一军主将,众大将急忙领命,各司其职,整顿士兵朝着丹后而去。
船上的宋清等人大喜过完,吴用收回了岸上的目光,道:“此役已定!”
宋清也没有想到竟然如此的顺利,对着众人道:“我还以为我们耽误了些时日,这倭人有所准备,登岸会有些难度。想不到竟然如此顺利。”
再看岸上的情况,紧随关胜部的是栾廷玉部和高宠部,栾廷玉部多是山寨的老兵,不少身经百战之辈。而高宠部却经过最近的整顿,上下也憋着一口气。人家打完仗回来,又是封金、又是赏银的,凭什么我们第八军就被撤主将?
除了部分因为晕船待在船上休息的将士,每军都差不多还有一千多士卒。上下有些出入,但是大差不差。
关胜部人最少,只有七八百人,但是丝毫挡不住这帮骑兵的兴奋劲。谁不知道山寨屡次打仗都是步兵露脸,骑兵反而像是待在山上享清福的。但凡是有血性的汉子,谁愿意被别人这么说?
就这样,整个梁山军在参军们的调动下,都怀着一种耻为人后的精气神朝着倭人杀去。
气势这个东西,历来是你长一分,我少一分,敌长我消之下,整个倭人的阵营中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反抗,大家都忙着逃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