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八百里是虚数,虽然没有八百里,也足足有一县之地!北起寿张,南到济州,成一个蚕豆形,而郓城正在蚕豆的中间。
宋朝的济州不是今天的济宁,而是今天的巨野一代。
水泊中芦苇丛极多,不是常在这里厮混的根本认不得路,幸亏开船的是一个常在芦苇丛中晃悠的汉子。
这汉子姓黄单名一个三,黄三一边开船,一边喋喋不休道:“这芦苇丛中遍地都是宝贝,七八斤重的大鱼一网下去能捉十几尾,可惜这年头鱼贱,卖不出去好价钱。”
鱼不贱,关键是运输难,产鱼的地方几文钱就能买上好大一尾,到了不产鱼的地方,鱼就是稀罕物。
所以产鱼的地方鱼价格便宜到了极点,宋清心头一动道:“黄三,你知道那石碣村在哪里么?”
黄三点点头道:“俺本来就是石碣村的,不知大头领到俺石碣村有何事?”
看着黄三紧张的神情,宋清笑道:“莫慌,以后我梁山都不会祸害山下百姓。我听闻石碣村有三个好汉,我倒是想见识见识。”
黄三一边划船一边道:“俺还以为是什么事,大王说的可是那阮氏三雄?”
见宋清点点头,黄三急忙道:“那阮氏三雄还和俺有亲戚哩,他们母亲是俺的表姐,论起辈份他三个还得叫我声小舅。只是大头领,石碣村那边远得很,都快到八里河了。这一来一回,都到晚上了。”
宋清道:“无妨,尽管去吧。”
趴在船上看水的高宠惊呼起来道:“哥哥,看那好大一条金色的大鲤鱼!”
宋清俯下身子,果然好大一尾!足足得有一二十斤,浑身金灿灿的,称得上鱼王了!
那鲤鱼见了生人,一摆尾巴朝一边的芦苇丛游了过去,惊起了两只野鸭。
黄三看到野鸭,道:“大王,咱们这芦苇丛也是宝贝,遍地都是鸭蛋,捡了十几枚,用盐腌上,吃的时候满口流油啊。”
宋清点点头,暗自记在了心里,这些东西虽然不挡饱,但是做些菜肴还是不错的。
约莫着从中午出发,到石碣村的时候太阳已经有点偏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