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小块轻巧的焦炭放在行军炉子里,便能煮开一大锅沸水,当时苏双惊讶高兴不已。有了这个东西,行军作战就省了不少的砍柴等等的功夫力气,尤其这东西一出,更能让军队冬天作战的时候,将士的帐篷里不再是冰窖,而能温暖如春。
拿着还滚烫的焦炭,吕鹏得意的对苏双道:“二哥只看见了这个我管他叫焦炭的东西在军队上的用处,其实你还没想到,这可是我未来的一个巨大的财源。”
一听说可以来钱,苏双的眼睛立刻就成了大白兔,那是血红血红的,他知道,只要自己三弟看上眼的财源,那绝对是巨大的,让人疯狂的。
“这东西热量比木炭要高的太多,用这个东西冶炼铁矿,不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最主要的,按照我的方法,还能直接练出钢来。”
当时苏双的嘴唇久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直接会炼出钢来,这是吕鹏一直在孜孜以求的,同时现在,各地已经放开了冶炼厂的朝廷管束,各地小高炉比比皆是,用焦炭炼铁,不但能够提高速度,更能够提高产量,提高效率,苏双有绝对的信心,自己这个独有的东西一出来,就会在整个幽州放开的铁厂里,在此分得一杯巨大的利润。
想到这里,再看手中这不起眼的东西,那就不是焦炭了,那是一块块黄金啊。
不去理会不断拿牙咬着把焦炭看成黄金的二哥,吕鹏笑着扭头看向已经脸色变得红润起来的老太守王直:“我会将这煤矿焦炭交给昌黎搭理,三年内不对外放开,这样,老太守就可以将这些焦炭卖给我的二哥,让他贩运天下,到时候老太守还为昌黎的财政发愁吗?”
老王直激动的直哆嗦:“不发愁了,只要这东西一卖出,我的昌黎,将成为整个幽州东部最富庶的一郡,下官在这里,代替全昌黎的百姓感谢大人了。”
苏双立刻跳出来道:“还等什么将来啊,我现在就订购十船,不,一百船的焦炭,现在就要,你老太守说吧,用什么物资来换。”
于是一脸红光的老太守和苏双就跑到一边嘀嘀咕咕,不大一会老太守跑回来,对吕鹏兴奋的道:“从月末起,我昌黎再不需要您的补贴赈济了。”然后想了下,还主动提议道:“不但如此,我还将拿出一部分钱粮物资,补贴辽西右北平郡。”
这才是老成谋国的贤臣。吕鹏心中大慰。吕鹏准备大展宏图,将昌黎和未来的阜新建设成自己的煤炭焦炭基地,有了这个基地,未来自己以钢铁换胜利的宏伟目标就能彻底的实现了。
押解着俘虏回到昌黎的时候,老太守惊讶的差点掉了下巴,他没想到吕鹏的吕家军战斗力竟然如此强悍,只是半天时间,就将辽东霸主公孙度打个全军覆没,如此一来,昌黎郡安全了。
公孙度虽然这一战心有不甘,但想想那恐怖的漫天巨箭,那恐怖的伸缩扎枪,那恐怖的如山阵型,公孙度也不得不收起窥视昌黎的野心,开始从气势汹汹的进攻,变成战战兢兢的防守,生怕吕鹏胃口大开,抢了自己的地盘,一时间两军罢战,双方互相戒备着相安无事。
吕鹏将潘凤安排在昌黎驻守,防备东面的公孙度和北面偶尔出现的乌桓游骑,自己带着吴建开始执行昌黎郡人口大迁徙的工作。
昌黎多经屠戮侵扰,所剩人口不过三四万,昌黎城内也不过有人口几千,其他都散落在广袤的荒野,迁移人口看似简单,但就算是把那些人口找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将昌黎城内的几千人口直接全部南迁,将昌黎彻底的变成潘凤的大本营,这样也让他减轻了负担。
然后放出一个个十人队下去荒野,寻找那些散落的百姓,通知兵协助他们南下,当然,如果不愿意的,也不强求。
吕鹏带着三千百姓四千俘虏来到渤海湾,也就是后世的笔架山地段,选择了一处靠山望海的巨大平地,开始大兴土木,兴建新的城镇和码头,这里立刻就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
建设需要的石头到处都是,山上还有千万年没有开发的森林为建设房屋提供了木料。
按照规划,大家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必须抓紧了,冬天就要来临,在这北方,冬天是可以冻死人的。
随着这里的安定,有越来越多得到消息的百姓开始拖家带口的赶过来,加入其中,让这里的人口慢慢的增加。
第十天的时候,海面上出现了一支由大大小小渔船组成的船队,是苏双雇请的潞县泉州各地渔船,给这里运来了急需的物资。
根据地潞县经过两年的运作,地租的收入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其地区的粮食需求,再加上各地新到手的地方展开积极的夏耕夏种,所以掌握在吕鹏手中的物资可谓充盈。
物资的到来,让聚拢来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干劲也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