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不同的感觉

三国帝王路 奔叔 2552 字 9个月前

案子真的很简单,县令坐在上面,仔细的审问了一番之后,最终竟然判了那个农民将两亩地归还给那个地主。

出了徐晃的意料之外,这个县令费了如此大的周章,竟然不是为了讨好百姓,而是将这个案子传给了那个地主,实在是出人意料。

结果看向身边那个文士,他竟然撸着胡子轻轻的点头。

在大家散去的时候,这个文士竟然走到徐晃的身前,上下打量一番之后,开口邀请他:“这位壮士似乎也是闲来无事,四处走动的,你我相见便是缘分,不如咱们找个酒店小小的喝上两杯,相谈一番如何?”

徐晃正闲的难受,当然希望有一个谈得来的伴侣,于是欣然答应。两个人就携手走到了街边的一个小酒馆。

酒店的掌柜是个夫妻,热情得让人简直难以招架,于是就捡了一个避静的桌子,叫了几个本店的好菜,然后互相介绍。

结果这一自我介绍,当时让两个人大吃一惊,一个竟然是鼎鼎大名的侯爷徐晃,一个竟然是曾经的刘备手下,天下闻名的军师徐庶。

互相再次见礼之后,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都是姓徐,当然要盘问了家族历史,结果还真就攀上了亲戚,徐晃和徐庶竟然是八竿子打得着的堂兄弟,这样一来,两个人倒更觉得亲切了。

一番攀谈之后,徐晃就请教徐庶今天案子的看法。

徐庶就感叹道:“吕鹏治下,真的是政通人和,有大不同啊。”然后对着徐晃道:“按照吕鹏这个刚刚兴起的集团,他们的最根本起因就是百姓的支持,而吕鹏一贯的作风就是打压豪门世族,按照正常常理来说,他们的所有政策都应该偏向百姓,但是这件案子,这是实事求是的判老百姓有罪。”然后感慨道:“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为了刻意的收买人心而去偏袒,如此便没了歪打官司邪告状的刁民,也没有了真正的冤屈,这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

吕鹏收拢天下英才最大的法宝,那就是向这些人展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让他们去看自己自理下的地方,然后激发他们为民为国之心,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他们争强好胜之心也成。

这件大杀器无往而不利,每一次都起到绝对震撼的效果,让每一个心有野心的人都能够心甘情愿的归附到吕鹏的名下。

徐晃就这么样,拿着吕鹏颁布的腰牌,骑着他的战马,拿着他的大斧头,在幽州势力范围之内任意的晃荡。

他的三个兄弟没有跟着他,因为其中两个兄弟,已经厌倦了做官,接受吕鹏给他的那个优厚的条件,接了自己的家眷,直接跑到草原去做了一个小领主,两个人现在已经有了1万亩的土地草场,拿着吕鹏给的第一笔钱,购买和雇请了几百户南面来的流民百姓,幸福而快乐的过着小领主的幸福生活呢。

还有一个兄弟,主动要求进了吕家军的军校,从一个小兵开始学习训练,准备将来在疆场上大显神威,当然,也可能在某一次的战争里变成一堆枯骨,这都是志愿的,谁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谁都有自己的野心,当然,这个世界上能实现理想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徐晃晃晃当当的来到巨鹿,这个地方他太熟悉了,在他当初刚刚过来的时候,可谓是千里无鸡啼,路有冻死骨,放眼望去没有人烟。但这时候,在战马的脚下,却是平整坚实的路面,两面新开挖的水渠,蜿蜒伸向天边,虽然是大冬天,田野里有无数的百姓在兴奋的劳作着,呼喊着震天的口号,合力的将一架又一架巨大的风车树立在水渠之旁。

老人和孩子端着瓦罐往来奔走着送水送饭,妇女们也不再躲藏到家里,而是挽起了裤脚,在田野里奔忙。

一个小队又一个小队吕鹏的士兵,在大陆田间巡视着治安,发现有形迹可疑的人,立刻上前盘查。

徐晃就这样被一个五人小队拦住了,因为他的装束实在是太过扎眼。

一个头目一样的人,紧紧的握着手中的扎枪,向徐晃讨要过路的证明,就在他询问徐晃的时候,其他四个人就将扎枪死死的抵住他,生怕他乱说乱动。

在这个头目一样的人确实验证了徐晃的腰牌之后,将这个新鲜的东西交给了徐晃,然后不卑不亢的道:“走在幽州治下,千万不可作奸犯科,如果您凭借着主公发给您的腰牌胡作非为,最终法律还是会要严惩您的。”

徐晃接过自己的腰牌,无所谓的揣在怀里,准备感谢一声继续行走。结果这个头目拦住他:“这位将军,您不要小看了这个腰牌,现在翼州是新定之地,各种盘查非常严格,如果你没有正式的身份说明,不要说您在大路上行走,即便是吃酒住店也将非常麻烦,所以还请这位将军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