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有了,土地有了,那就开始一场再一次的人口大迁徙。但这一次的人口迁徙,不再是从外面引进,因为袁绍也学乖了,拼尽一切力量,阻挡流民向幽州涌入,曹操的青州更是严防死守,宁可让那些百姓在他们的治所下,饥寒交迫,饿死沟渠,也绝不让一个百姓流入幽州。
这一场战争最初的目的,就是为幽州那三百万百姓,还有各家放出来的接近百万的人口,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以缓解地力,为剩下的百姓,将来的繁衍生息留下足够的土地。
这是千百年的大计,因为中国人实在是太能生了,只要日子稍微稳定一些,那娃就一窝一窝的生,一对夫妻,到七老八十的时候,膝下的子孙没有个上百,你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
所以为这些即将出生的人口流出充足的土地,也是应该长远考虑的东西。
但迁移人口可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这些原先从外地流落过来的流民,经过这几年,在吕鹏治下安稳的生活,已经积攒下了不小的家业,现在他们已经当这里是他们的故土,你让他现在就搬迁出去,重新再来,阻力是可想而知的巨大。
面对这样的阻力,吕鹏也挠头,百姓是自己存在的根基,对百姓必须尽量照顾关爱,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大的支持,所以,对百姓更不能用强,这和其他军阀的做法截然相反。
既然不能用强,那就利诱吧,要不还能怎么办呢?
吕鹏心火一去,于是放弃了一味蛮干的激进土地政策,还是采取了蔡文姬的思路,为了不过分逼迫这些豪门氏族,吕鹏决定,用草原上一百亩的草场,置换大家族手中一亩的良田,反正现在自己那草原还有无数的地方没有发卖呢,二这种置换的方法,一来可以解决中原的问题,更能开发草原,坚固州郡北方屏障,也是一举多得不是。
为什么现在吕鹏不遗余力的在豪门世族手中收回土地?就是要为幽州将来人口的发展存储下土地,不趁着这个乱世将豪门兼并的土地抽出来,那可就是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儿了,现在吕鹏的思想就是,虽然现在我人口不足,即便有巨量的土地不能够耕作恢复,那我宁可留着放兔子,也要先把它弄到手再说。
这样的政策不必解释,上下级官吏和有识之士都明白这件事的重要,就比如说现在的曹操,他也发现了这个关键的问题,于是他发布了最著名的屯田令,开展士兵和百姓的屯田。
不过兖州和青州历来是大汉的统治中心,人口稠密,世家大族更是比比皆是,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曹操要想获得土地,就必须用强硬的手段,从世家大族的手中的抢夺。于是各个豪门世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各种叛乱纷繁不息,那真是按下了葫芦起了瓢,葫芦和瓢都按下,又多出一个和尚洗澡,最终曹操总算是明白了,世家大族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最终将这军屯的政令做的是半落不落,然后就偃旗息鼓了。
而吕鹏却不然,正所谓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我用草原上一百亩的土地,换你一亩土地,这是个傻子都知道这中间的巨大便宜,当然愿意换了。
但如果你依旧占据着多出来的土地不交出来,而且也不愿意去北面苦寒之地,做一个领主,那对不起,我就要祭起法律的大旗,查一查你是否有违法犯纪的事实,这一代没有不怕,咱们往上查,上一代没有,没有关系,咱们继续往上查,查你个祖宗18代,我就不信你就没有偷鸡摸狗的事情做过,反正自己手下的锦衣卫,查案在行,栽赃陷害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强项。
实在不行,许杰的别动队就开始出动了,几股强悍的流寇,就突然间出现在攸州大地之上,他们杀人越货,而且还专杀那些世家豪门,而且还绝对是做到烧光杀光抢光,而当气势汹汹的幽州军队前来进剿的时候,他们早已经人间蒸发,不知去向了。
明眼人也看出来了这其中的猫腻,既然有了巨大的利益存在,何必还要和吕鹏死磕呢,于是以渤海高家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快乐的接受了吕鹏的交换条件,不但得到了草原巨大的土地,也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家族分散到其他地方去开枝散叶,扩大家族的影响力,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