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故事

高俅不踢球 俆若林 4309 字 9个月前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没有听先生讲过!”

点了点头,高俅忽然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

王安石变法那都是哪年的事情了,那个时候高俅还没有因为失足落水而来了这个年代,就算是苏过,估计也就是个不大点的孩子,那个时候的事情高俅要是能知道才是见了鬼了。

而赵挺之为什么会被苏轼门下的这些人如此厌恶,高俅也基本上搞明白了。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或许只是对赵挺之有诸多不满,不过时间一长,这种按情况不仅没有丝毫减退,还随着赵挺之的不断动作而加剧了,以至于到了现在,可能都已经变成了一众生理上的厌恶,就好像人一旦看到垃圾就会觉得恶心一般,早就和复杂的政治立场没有任何的关系了。

“好了好了,话扯远了,高俅,我女儿那边你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就这样让她住到你那里去?”

眼看着话题越说越远,李格非赶紧打断了高俅,再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我知道这可能是有点不太方便,不过也不是没办法,回头让她去我那,我自己出去住,这样一来我家里面就她和长公主等人,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高俅故意没接李格非的话,将话往旁边一引,接着说道:“吐蕃部族的教化问题您是一定要去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吐蕃部族,更是我们传播先生理念的一个良好开端,因此这次的事情您可是不能推辞的!”

“传播先生理念倒是好说,不过你说的那个什么‘开端’是什么意思,你能详细地解释一下吗?”

李格非饱读诗书,自然明白事理,可是对于高俅的意思,还是不太明白,因为这里面显然是有一整套计划的,不问个明白那是不行的。

其实对这件事情高俅以前就已经开始做了,只不过当时是跟黄庭坚商量的,而现在黄庭坚高俅也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了,似乎已经开始远离朝堂。可是事情离开了黄庭坚也得继续下去,因此才会有这一次的谈话出现。

“咳哼,是这样,先生的理念都是好的,但是先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老人家不懂为官之道。虽然也可以说先生是满身的正气,可是为在于正气在这种事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想要推行自己的理念,还是应该好好向上爬。这一次吐蕃部族内附是个机会,做好了官升三级也未必不可能。而当官位高了,想要实现抱负还有困难吗?就像当初的变法派一样,还不是因为王文公的位置够高才能撑起一片天的?”

高俅的话其实逻辑性并不是很强,不过面对着两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也并不需要解释的太过完美,只要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意向,两个人就可以心领神会。

果不其然,就在高俅说完这番话之后,李格非与陈师道两个人全都陷入了沉思。

半晌之后,陈师道才抬起头来,看着对面的李格非,说道:“虽然说我并喜欢官场之习气,不过小哥儿说的也有道理,文叔你应该参与进这次的事情。”

“可是小女那里……”

知道陈师道说的有道理,可是李格非还是挂念自己的女儿,显得十分的犹豫。

“唉!这种事情就算再怎么着急也得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吧?先生闲居杭州,信件往来也得有两个月。况且这也是我跟安儿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您老非得跟着掺和是吗?这件事我回头跟她谈,您还是先把正事儿做好吧!”

高俅烦不胜烦,给出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按理说吐蕃内附的事情是高俅发起的,这件事情他是没有理由不知道的,不过实际上高俅根本就没有参与后面的事情,而是推荐了曾布来全权负责此事,所以直到现在高俅都怀疑当日自己在议事房里面跟蔡京对上之后,曾布不发表任何的看法,原因还是在自己给其送了功劳。

不过那件事情已经远了,也没有深思的必要,所以就没有多考虑。

今天听李格非说起吐蕃诸多部族内附的事情,高俅这才意识到曾布那边还没有讨论完,不由得有些好奇。

“原来今天您进宫是去讨论那些吐蕃部族礼仪教化的问题了啊!人都说‘人讲礼为先,树讲枝叶为源’,礼仪教化乃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这些内附的番邦外族来说,更是要加强重视啊!”

之前高俅定下的计划便是要对这些内附的吐蕃部族进行同化,而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化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只不过因为这件事情后来是由曾布负责,所以高俅才没有多嘴而已。

谁知道就在高俅说完这番话之后,李格非竟然露出了一个苦笑,“是啊!礼仪教化乃是重中之重,可是偏偏就将我们吏部放到最后才召集起来讨论,而且礼部的那些人……唉!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啊!”

“这是……难道是礼部的那些人都争抢着去吐蕃部族之中传播教化吗?”

听着李格非的抱怨,高俅本能地想出了这样一个看似十分合理的猜测。

吐蕃部族内附这件事情十分的重大,要是办好了那可是功劳一件,当日在朝会之上有那么多人都支持这件事情,高俅就已经见这件事情给才明白了,不过去吐蕃部族之中的人虽然不会少,可是也绝对不可能太多,因此有人争抢功劳,这其实也是十分正常的。哪怕是礼部的官员,他也至少是个官儿,他也是个人,有功劳就去抢,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嗨!如果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那文叔怎么可能还会这个样子?”一边的陈师道突然间开口,替李格非回答道:“你别看礼部的那些人平时衣冠楚楚,看着怎么样似的,可是到了这种时候却是一个人也不愿意顶上来,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中书侍郎虽然不会将礼部放在第一位召集议事,可也绝对不会放在最后一个啊!”

“是这样吗?这我倒是没有想到。”高俅不知道这里面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导致这种局面,不过紧跟着高俅的注意力就被陈师道的话给吸引了,“那什么,您怎么会对这件事情如此的熟悉?难不成您也是礼部的官员?”

“什么‘您’不‘您’的,显得这么生分,你若是愿意便喊我一声‘无己兄’,或者直接喊我‘无己’也是一样的。至于说我为什么会对这件事这么清楚,倒是沾了人家的光了,本来负责记录的那个人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不能参加议事,我今天就临时补上了,其实我就是一个秘书省正字而已!”

先是纠正了一下高俅的称呼,紧接着陈师道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情况,不过看的出来,他对于自己现在的情况倒也没有什么不满的。

秘书省正字,高俅实在是没有听说过这个官职,不过仅从字面意思上来考虑的话,估计也就是个整理文书的,甚至于算不算正式的官员都有待查证。如此一来,陈师道的家境贫寒倒是得到了额解释。这样一个听起来跟后世的临时工没有什么差别的职位,哪怕是在现在这个官员薪俸超高的年代,估计也不会有太多的钱拿。

再者说了,虽然大宋发给官员的信封不低,可是问题在于东京汴梁可是整个大宋的国都啊!在刚来北宋的第一年高俅其实就已经发现了,东京汴梁的物价至少是其他地方的近两倍以上,要是稍微偏远一些,那可能直接就是两倍甚至两倍还多了。

这个事情高俅暂时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只能是先记在了心里面。

沉吟一阵,高俅看向了李格非,“那不知道您是如何想的呢?其他的人不愿意去吐蕃部族之中宣扬教化,那您愿意去吗?”

“去自然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不过我现在家中尚有一女,而且那赵挺之又是铁了心想让他的儿子取我的宝贝女儿,你这让我怎么放心的离开?除非说……”

李格非自然不像是他的同僚那般,只是说起这件事情来,他也是有一些顾虑,而这顾虑也是最终着落在了高俅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