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暴露’了行踪,高球自然是不好再躲在后面,低着头,偷眼瞧着苏轼就往外面走,同时嘴里还小声呼喊着,“先生……”
“呵!是干儿啊!睡了这么久终于醒了?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再偷喝酒!”
话说的严厉,可是苏轼的脸上却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显然是在逗高球玩。
“谁偷喝了,只不过不小心碰了一下嘛!”
身体变成了小孩儿,高球的心理也是有那么一丝变化的,此时被苏轼‘责备’,多多少少也是有些不服气的。
这一切看在吴押司等人的眼里,自然是各有想法,不过共同的想法,却是觉得高球绝对是苏轼的亲近之人,不然的话,这个孩子也不会接连两天在众位官员商量政事的时候‘唐突’地出现,显然人家根本不把自己这些穿官衣的人放在心上。而苏轼的态度,其实也是他们猜测的重要佐证。
一念及此,姓楚的勾押官脸上堆出了笑容,“这是谁家的小童?如此聪明伶俐,若是入了童子举,必然要高中的吧?”
“童子举?”
听见一个陌生的词汇,高球本能地歪着小脑袋,观察起其他人的表情来。
吴押司等人似乎在为楚勾押如此拍一个小孩儿的‘马屁’而惊讶,毕竟就算是苏轼的亲儿子,也没有必要如此讨好吧?
不过在高球想来,似乎对方说的也不是什么太过出格的事情。‘童子举’,就算是从前没有听过,可是就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也能猜出个大概,根据‘科举’来猜测,想来应该是在儿童之中举行的考试,作用应该跟贯穿中国上千年的‘科举’也是一般无二。既然是考试,那么从应试教育之中穿越而来的现代人,还能比不过一群可能还在尿床的‘同龄人’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高球猜测的确实是正确的。童子举,是科举考试之中专门为少年应试者所设置的考试科目,最早是唐朝开始设置的,只要能够通晓‘五经’之中的一门以及《孝经》和《论语》的就能参加考试,考试题目全部通过的可被授予官职,通过七成的可以被授予出身。当然,既然是‘童子’的考试,那年纪大的就不行了,按照规定来说,参加童子举的最大不能超过十岁,比如苏过这样的少年就不能参加。
到了宋代,童子举取消了直接授予官职,毕竟小孩子当官还是比较不靠谱的,除非特殊情况,不然直接当官是不用想了。可是一应的赏赐却是不会少的,而且发展到了现在,其实不只是十岁的孩童,只要年龄不超过十五岁都可以参加,不过考试与否和录取名额却不再确定。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楚勾押也只是在奉承苏轼而已。相比较吴押司的公开‘站队’,楚勾押的行为其实一点实际上的意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