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又不是什么大事。了元,你今天来找我不会就是想来我这挖墙脚的吧?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不必跟我遮遮掩掩的!”
与了元相交多年,苏轼自然之道这个大和尚不会在自己到任之初便来找自己吟诗作对,另外也是发现了高球真的是还有些不太开心了,所以给了了元一个台阶,也算是将刚才的事情都放过去了。
“阿弥陀佛,苏居士,我确实是有事情来找你,不过却不是我自己的事情,而是……”
说起了正事,了元一改刚才的神棍模样,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而是杭州府要有旱情了?”
没等了元说完,高球已经打断了了元的话,然后顺着他的话说下去了。
“这……不错!实不相瞒,最近几年我一直在西湖附近的飞来峰上的灵隐寺挂单,本来今年就打算出去云游的,可是正好赶上了这一场旱情,又听说苏居士你要来这杭州府当知州,于公于私,和尚我都不能这样一走了之,因此便在几年你到任之初,便冒昧地前来打扰了。万望苏居士,能够救杭州府的一干百姓啊!”
了元满脸凝重,显然这件事情已经困扰了他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然他也不会如此心急,在苏轼刚才临安城就找上门来。
可是,苏轼刚才对那些州里的官员所说,都是事实,所以面对了元的恳请,苏轼也只能长叹一声,说道:“唉!大和尚,你原来也是在宦海之中漂泊过的人,有一些事情你不会不懂。你跟我说的这个旱情,今天交接公文的时候已经有人跟我说过了,可是拿不出切实的证据来,我怎么跟朝廷上疏?如果我苏轼的嘴那么管用,我还会坐在这里和和尚你说这些话?”
苏轼话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苏轼的话那么顶用,今天的我就会是登阁拜相,哪里还会自请来到这杭州府?
高球明白,杭州府的景色再好,可是也不能实现苏轼的政治理想,只有那远在东京的政治中心,才是苏轼最希望待的地方,可是希望管什么用?现实总是在摧毁人的希望。
“先生……”
生怕苏轼着急再气坏了身子,要知道苏轼的年纪也不小了,高球凑到了苏轼的身边,想要安慰他两句。
“行了,干儿,我没事。”苏轼笑着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有问题,然后转过头去,看行了了元禅师,“大和尚,你今天要是不来,这件事情倒也真是不太好办,不过你今天来了,我倒是有了个主意。”
“哦?什么主意?”
下意识地,了元禅师问了出来。
“是这样,不管今年旱情如何,西湖运河都需要疏浚了,而且西湖封田的事情也迫在眉睫,所以我想干脆就先借这两件事情,向朝廷请求一些度牒。公文往来需要时间,等到朝廷派发的度牒到了杭州府,那个事情旱情估计也就起来了,到时候正好就能赈济灾民,你看这样可好?”
毕竟为官多年,苏轼多多少少还是知道该如何投机取巧的,不过不是为了给自己牟利,苏轼倒是做的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