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是瞄准装置。但秦代其上还没有刻度,一般高7.58.5厘米;悬刀也就是现代的扳机。一般长9.510.5厘米;牛是设计的最精巧的物件。牙与悬刀相联,但是不直接承力,而是通过牛为枢纽。上弦时,弩手拉弦抵于望山,望山后移,牙正位后牛复位。牛上承牙力,下抵悬刀,弓弩就进入备发状态了。如果弩机发射,过程正好与上弦正好相反。弩弓扳动悬刀,牛一松更下沉。牙没有了支持,顷力下沉,弓弦带箭飞离。这种精密的设计极大提高了投射可靠性,误发率大大降低,而且减少了发射时的震动,可以大幅提高射击命中率。
秦弩机上最具人性化的设计有三:
1.在悬刀四周用竹片作环状的关,以防止不慎触悬刀而发伤人。这也从侧面反映秦弩射击时有完整的制式的编队与严格的射击流程。
2.在木臂下端两侧开凹槽,便于手持指抠,这不禁让人想起现代枪具那五花八门的握柄设计。从这点细节的精细设计也反映了秦人对于精确射击的极力追求。增工时制凹槽以使手得力,手得力则持弩稳、弩稳则射击精准。
3.弩机各部零件大小标准全国统一,可以互换,已有初步标准化和通用化概念。秦箭都是由镞、禀、羽和栝组成。镞是青铜所制,而且镞头一般都是三棱锥体,实战证明,三棱锥体的稳定性和穿透力都是最好的。如同现在的三棱枪刺,箭杆有竹和木两种。镞铤插入细竹中,外缠细丝绳,然后表面再涂漆,一般前段70%是朱红色,后段涂褐色的生漆。栝两端尖锐,一般尖叉有1厘米深,用来把箭稳定在弦上,完整的箭通长68·72厘米。
“放!”上造大喊道。
崽子们看着周围的人纷纷半蹲着,将手中的秦弩抵在自己的胸膛,目不斜视,他也有样学样,和着周围的人将弩机向上扬起大约四十五度。
只听见嗖嗖几声,几百支弩箭就这样被发射到了天空,密密麻麻的好似蝗虫过境的弩箭齐齐射到了远方不远处的木板上。
“好!”上造高兴的喊道。
崽子听到之后,心里也有淡淡的喜意,爱不释手的摸着那光滑的漆,这是他挣爵位的保证,可是这只不过是开始,在接下来的十几天。他们不仅仅要训练发射的角度,准度,而且也要听懂各种的旗语,打哪个旗语就要将弩机放到什么角度,也要听懂什么是进攻,什么是撤退的命令。
“风!风!风!”秦军竭力大喊道。
崽子在一群人的中间,左右是车兵,前面有着端着两尺长(大约六点六米)的长矛的长矛兵,在中间有着拿着剑戈的拼杀营,这些人是正面上战场的部队,在他的后方则是金鼓兵,这群人掌握发号施令,鸣鼓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