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暴鸢

暴鸢冷哼一声道:“我当然知道,韩国已经陷入死局。看似韩国有回旋之机,实则早已经是泥潭陷脚。韩国出兵,非是韩国愿意,而是列国相逼也!秦国若是不伐齐国,必定攻打韩国,以韩国不肯让道之事出兵相讨,到时候韩国如何能够抵挡秦国的百万大军。只能跟随秦国出兵讨伐齐国,看似合纵,实则乃是不得已之策。驱狼吞虎,获得喘息之机!“

是啊!韩国也不愿意和秦国共同去打齐国,可是如果韩国不去攻打齐国,那么秦国怎么可能跨土去攻打齐国,到时候矛盾的集中点就在韩国了!

相对于虎狼之秦,韩国更愿意和秦国共同攻打齐国这个曾经的霸主,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朝堂上的时候,韩王然和张平早早的就知道这个结果,所以张平和韩王然那般是给毛遂演戏呢?

张平难道真的那般鲁莽吗?要是这样,怎么可能在韩国做了五世丞相!

毛遂似乎对于暴鸢这般反应似乎早有预料,大大方方的坐到了栏杆处,看着暴鸢钓着的鱼竿笑道:“暴子勿恼!毛遂此来就是献策救韩国,当然也是缓齐国之危机!”

“哦?”暴鸢提起了一丝兴趣,问道:“毛先生何策也?”

毛遂轻笑一声道:“暴子请看此鱼竿,这和钓鱼是一个道理,不能快,不能慢。如果拉杆的时候快了,那么鱼儿还未上钩,如果慢了,鱼儿已经挣脱了鱼钩。所谓治国之策也是如此。”

暴鸢将轮椅缓缓地转到了毛遂的方向,对着毛遂尊敬的说道:“先生请讲。”

毛遂点了点头,说道:“一个字‘托’。秦国想要韩国、魏国出兵共同攻打陶邑之地,然而夺得陶邑之地后,短短几年间,韩国的税赋就可以增长吗?韩国的人口、兵马就可以得到增强吗?反倒是攻打陶邑之地的时候,损失的兵卒、粮草却不会得到缓解。韩国国力非但没有上升,反倒下降!这就达到了秦国疲韩之计。此是阳谋,韩国即使知道也不能解决。”

暴鸢点了点头,对毛遂的看法深以为然,作为将领,他知道攻占城池后,城池真正得到掌控的话需要清查人口,丈量亩产,还有治下百姓的忠心。所以一两年的时间即使韩国有了陶邑,也不能转化为国力。

毛遂继而说道:“韩国所要能做的就是一个托字决。秦国集结兵马之后,到时候肯定消耗粮草,然而壮丁出征,国家不事生产,对于国力肯定会有损耗。拖得越长,韩国今后面对秦国的时候就会越轻松。但是这个托,要运用的巧妙,既然秦国无可奈何,又要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