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弟为什么比那些从基层农民里考出来的人强。
不单单是因为世家之前垄断了知识,也不单单是因为世家子弟衣食无忧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读书上,其实林流觉得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家里老人的言传身教,毕竟即便是世家也未必代代都能出天才,林如海是bug不能拿他做标准。
而且林流到了这个时代后,才发现后世有个误解认为“寒门”“庶族”就是平民老百姓,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事情。“寒门”应该是落魄落寞的世家,而“庶族”应该是地主和暴发户,真正那些黄土朝天吃着糠咽菜的平民老百姓在这个时代依然是草芥,根本就没法像某点小说那样逆袭,除非有逆天金手指。
很简单,算一笔帐就行了。
先说走科考之路的。
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和改良的造纸术,因此很多书本都是能买得到的,可买书本不要钱呀!据林流了解考科举的书要贵一些,四书五经随便一本就是二两一本,而且四书五经可不是只有九本,那足足有十三本。科举乡试之前倒是可以死记硬背考过,可是到了乡试就会猛然加深难度,到时候那就是史书、唐诗、宋词等等一起上了,不说其他的光史书不算注解的都有二十四本。
不读史书你咋知道那些典故那些成语那些事件?不读唐诗宋词你咋知道怎么作诗题词?
这可是日后科举必考的内容,必须读。
还有乱七八糟的其他杂书,什么《水经注》、《荀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没有几百两银子根本就买不下来。
另外林流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买下来了也不代表自己会,因此还得请教夫子,不然你也就是死记硬背而已。
当然了有得人觉得可以去私塾读书这样花钱少,的确表面上看是比自己请夫子到家里来单独教导自己花钱少。
但其实这花费并不少,因为除了交学费交书本费伙食费外,私塾还有一项花大钱的活动——宴会。
和现代人一天到晚想着过节,没正经节过还发明出来了“光棍节”“女生节”一样,古代书生也盼望着过节,没节过他们没法发明节日,因此就找借口弄宴会,什么赏花宴、赏月宴……你好意思每次都是别人付钱别人请你吗?不是谁都能那么运气好能遇见冤大头。
别说不去的话,这可是扩展人脉外加玩耍休息的好时机,一般人都不会拒绝。
这还只是考科举要的书本,还没算笔墨纸砚了,还有那些额外的琴棋书画之类的,这样的花费绝对不是一个黄土朝天吃着糠咽菜的平民老百姓家庭能承受得起的,最少也的是小地主家庭。
《伤仲永》中的父子被世人嘲笑,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里面的辛酸,方家世代都是农民,单靠种田哪里有余钱供方仲永读书,只能让他出去卖弄文采,一方面是有钱赚,另外一方面也是想着凭着文采能入一些贵人眼,能被贵人帮助日后飞黄腾达。可那方家又怎么会懂得那些贵人的心思,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他们扼杀都还来不及了,又怎么会主动拉他一把,毕竟要是方仲永真成长起来,白眼狼先不说明摆着朝廷上的官位会被他霸占一个,谁会乐意,自然是恨不得方仲永一辈子都是一个被他们剥削的老实农民。
那作者王安石也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因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根本就体会不到这个时代农民的悲哀。
至于走武路的。
你要是去做炮灰一样的小兵,那的确成本低,只要你不缺胳膊断腿就能上。可想要从兵做到将,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可这强壮的身体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是天生的,只能是后天培养的。既然要后天培养,武艺兵法什么的和科举一样那都是花钱的大项众所周知的事情就不多说了,但身体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营养跟上,怎么能有强壮的身体了?因此必须得吃肉,还得频繁吃肉,平民老百姓家过节能吃顿肉就不错了,哪里有那资本频繁吃肉呀!
别拿什么卫青关羽张飞甘宁薛仁贵之类做例子。
卫青小时候的确吃了苦是人奴之子是放羊娃,可他和她姐卫子夫相认后,汉武帝可是花了大力气培养他,不但找了名师,还对他开放了汉朝的中央图书馆,很多外面世家都不能有的书都对他敞开了怀抱;关羽和张飞都是地主出生,不然在三国那个时代平民老百姓如何能识字;甘宁的确是锦帆贼,可他更是蜀郡大族甘家的嫡长子继承人,一边当水贼一边蜀中还给他保留蜀郡郡丞官职,长江沿岸正规水军还要躲着他的牛逼存在;薛仁贵的确早点死了爹苦逼了一些,但他家也是官宦之家,虽然家里经济不如意了些,但底蕴最重要的兵法书本还在。
可以说纵观古今,除了开国之初能有真正少数零星的几个平民老百姓逆袭外,其他时候几乎没有可能。
而且即便是逆袭了,也不一定能仕途顺利,毕竟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政治家都是最没有底线最肮脏最不择手段的存在,真当某些话本是凭空想象的?艺术来源生活!
这样也就能看得出来林家族长这个族长真没白当,他是真心为了族里好,林家虽然现在看着很是落魄就林老爷一个人做官,可林家的底蕴还在田契书本都还在,考科举虽然也要好好准备但那是对个人而言,对于整个林家,族长还是有那自信的。但姑苏城这边的林家子弟已经很久没有进官场混了,差实践经验,因此族长就选了几个下次科考十分有把握的林家优秀人才来林老爷这里,想跟着林老爷学习一下,毕竟那么几句话的指点哪里有亲眼看见来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