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的君主是不是昏庸,三年之后,自见分晓。即便仁多保忠不服,他也不得不承认李乾顺是个明君。可那个耶律延禧,别说是辽国人,就是他们这些外人也都看得很清楚。
议政殿内陡然静了下来,司马康和文及甫的话,不但没有解决李乾顺最初的问题,还让事情更加复杂化了。
李乾顺如果真得硬下心来,拒绝蔡道的这封最后通牒,他的生命和大夏国的国祚都将受到双重威胁。
那些蔡道想要的西夏国国土也许还能在他手中存留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毕竟,辽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是宋国一下子就能够打倒的。
可是,那之后呢?
况且,蔡道会不会留他这条小命到那天,还真不好说。
就在李乾顺两难的时候,司马康硬是憋出了一句话:“陛下,微臣有句话可能有些僭越,但不吐不快。蔡道此子后还是比较讲信用的。”
“司马兄,你……”文及甫用手指着司马康,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按说,以他们的身份,巴不得西夏国参与到这场战斗中,即便无法真得赢了大宋国,也能拖延蔡道取得幽云十六州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拖延,也许大宋国国内便会产生厌战的情绪。
让蔡道所主导的北伐变成一次虎头蛇尾的失败的军事行动。
司马康说这话,讲什么信用,又与李乾顺所问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
可在场所有的大臣,包括李乾顺都听明白了。
司马康是真心为西夏国和李乾顺考虑,与其去期盼蔡道打败仗,不如早早接受其开出的条件,提早安置好河套地区的西夏国百姓。
其实,严格说起来,蔡道还是给西夏国留下了发展的空间。黄河几字形以西地区,河西走廊,这些地区的面积并不小,何况,还有更加广袤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