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蔡道这个道士要承包军器监,赵泌自然就成了最佳的挡箭牌。对于这人任命,就连最刚直的御史都无话可说。难道说不能将国之重器交给申王,怕他谋反吗?
章惇虽然是三司使,但是,赵煦将恢复免役法的差事也交给了他,经过一段时间实践,章惇发现,新法搁在近处施行,的确是好处多多。一是便于实时监控和考察,一旦手下行事疏忽或者行差踏错,他在当天就能够得知此事,并且及时做出应对。
按照蔡道的建议,皇城司这一次,还派人在全程监督新法的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将所有发生过的种种疏失全部都记录了下来,汇总成册,呈交给赵煦,一方面可以方官家可以随时掌握新法的实施情况,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赵煦多多的了解政事。
而最大的好处,却是锻炼了新人。为以后将免役法推广到整个大宋境内储备下更多得力的年轻官员。
这一点曾经就是王安石变法实施过程之中,最大的败笔。
一个月之后,这些年轻的官员便分赴北方各路——西北各路、河北两路、河东路、等等,反正是除了淮南两路和京西南路,这三路。因为,免役法要在北方各路开始推广实施。王岩叟、刘安世是朔党的人,自然不会支持,而范纯礼态度不明,赵煦也没有将这一路纳入新法实施的范围之内。
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时候,实施的新法,有些根本就不合时宜,有些则是因为缺少监督,在全国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所以,在恢复新法的时候,赵煦还是不得不听取了蔡道的意见,有选择性的、分批次的只恢复了部分新法。
第二批恢复的新法,关于经济方面,之前颁布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和免行法又重新开始实施。
青苗法是要实施,不过已经也准许在京畿一路开始实施,并不打算将之推广到全国,原因也很简单,在京畿地区有御史们和皇城司的双重监督,京畿地区的官与吏们都不敢在私底下对新法采取阴奉阳违、或者勾结当地士绅,扭曲青苗法的真实含义。
而原本一直坚决反对的那些个皇族和勋贵世家,这一次也同样偃旗息鼓,坐视官府破坏了京畿地区高利贷整个市场的秩序。
同样的,在得到赵煦的警告之后,京畿地区的各个道观也在青苗法实施的过程中,也只能袖手旁观,不过,蔡道也给了他们相应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