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道身边只剩下花狻猊和他的兄弟们,以及以花兰溪为首的那些蔡道在孝慈里收养的八十一个女孩子们。
小迷糊还在沉睡之中。
幸好有这些年纪不大,却已经识字明理的女孩子们帮衬着,招生这件事才渐渐的平稳下来。
看到告示,有人高兴的欢呼雀跃,有人哀叹连连,甚至有人抓住花狻猊的脚脖子苦苦哀求着什么?
不过,蔡道本身就是在做一件大善事,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诉求。
那些孩子被挑中的家长,满带喜悦地离开了,可学堂门口的人群却并不见减少。
时值中午,蔡道经过点算,此时,学堂已经招收了三千个六到七岁的男孩子。
在招收下去的话,蔡道的这个学堂根本就消化不下去。
所以,蔡道不得不起身,站在登记时用的桌子上,大声地说道:“汴梁城的父老乡亲们,学堂初建,老师都没有凑齐,真得已经收不下学生了。你们还是散了吧!”
蔡道喊话的时候,面前那些老百姓还是很自觉的闭上了嘴,仔细倾听这位神童的话。可惜的是,他这番话,并不能够打动这些人的心,无法满足这些为人父母们的诉求。
“我,蔡道,在这里承诺。明天的秋收后,只要是来这里报名的,本学堂不再设置限制,一律招收。”其实,蔡道自己也知道刚才的话,并没有任何的说服力。他只是想让大家静下来而已。
承诺一出口,底下的老百姓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位小道长信誉还是很好的,大部分人就打算就这么带着孩子离开。
谁知,这个时候,蔡道有开口了:“当然,不再设限制,并不是没有限制。如果你明年已经年满十七八岁,本学堂还是不会招收的。倒时,贫道可是要到开封府尹大人那里验看户籍的。”
这下子,那些迁延不走的人,一下子全都散了。
蔡氏学堂的事情算是尘埃落定。
可是,为了应对之后朝局的巨变,蔡道所做的不仅仅是这么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