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曹国舅把话说道这个份上,蔡道如果继续阻止的话,就显得有些不识抬举了。
见过几次面,蔡道知道曹国舅这个人秉性不错,得罪了他还倒罢了。可这个赵宗正却是第一次接触,还是小心应付才是,何况,蔡道说得并没有错。
“没错,就是现在。蔡板,收拾东西,立刻出发!”蔡道吩咐一声,冲着两位老人拱了拱手,自顾自的钻进了自己的马车。
保育院中的那些男孩子们和小太监早就被训练出了样子,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列好的队伍,一个个有条不紊的跟在蔡道的马车后,徒步走出了保育院的大门。
跟在他们身后的人算是看出来了,眼瞅着,除了蔡道和赵泌这两个孩子可以搞特殊之外,其他人想要达到目的地,必须要徒步走过去。
保育院的院落就在艮岳之内,而蔡道当初在规划种植地域的时候,就把大豆的种植基地放到了保育院的附近。因此,时间不大,众人便来到了那片已经收割了的土地。
种植冬小麦,第一个步骤自然是要选择种子。
在孝慈里的时候,最简单实用的选种方法就是盐水法。
蔡道虽然不能够直接参与到食盐的贩卖当中,却可以自己制盐,供给蔡府日常食盐的消耗。这样做,既可以节省平日里银钱的消耗,也可以用自制的食盐调配溶液,用盐水法选择出早晚稻的种子。
在老家的时候,盐水法选种,是最有效、也最便捷选择种子的办法。
可是,汴梁城毕竟属于内陆城市。在这里,对于老百姓,食盐本身就是一种必备的奢侈品。也是任何一个成熟王朝最重要的税源之一。
这种过往简单实用的法子在汴梁城却成为了一种奢望。
蔡道可没有那么多的钱浪费,去购买纯度本来就很低的食盐。
不过,他提前就已经相处了另外一种更加简单,省钱的方法。
那大蒲扇扇风,那些被虫蛀或者干瘪的种子会被吹得更远,而近处的种子就是筛选出来的。
如果保持住适当风力的话,的确是比盐水法选种更加便捷,不过这样做当然也有不小的弊端。比如,压在底下的坏种子就无法去除,有些在大蒲扇跟前的种子也有可能被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