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很可能在方仲永刚刚成名的前几年当中,宋仁宗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直到王安石写出这篇文章,方仲永已经是个凡人了,谁又会关注一个失去了才气的人呢?
考虑了一会儿,宋神宗还是对这三个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如果在本朝真得有方仲永那样的神童的话,朕当然会敕封他同进士出身。当然,你小子就是在有才,朕也不会给你同样的待遇的。你那笔臭字和并不工整的打油诗比当初的方仲永可是差多了。”
“陛下,贫道自己的缺点,自然十分清楚,也从没有妄想过。”
“小道长,你还没有说为什么回去拜访他呢?”
“你……”蔡道没想到自己的答案并没有让赵泌满意,只好继续胡编道:“那好吧!王子殿下,贫道拜访方仲永,第一的确是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第二是想拜托方仲永一件事。贫道是想通过这位年龄很大且已经过气的神童在乡间的名声,推广蔡家种田的技术。既可以让他扬名乡里,又可以通过民间的力量,将蔡家种田的秘诀传播到全天下。”
“陛下,您设想一下,如果当初在仁宗皇帝治下,从一个神童变成了凡人,而他又在您的治下重新变成了一个既有学问,又能够造福乡里的大贤人。那么,江南西路的百姓们会如何看待方仲永,有如何看待您呢?全天下又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呢?”
果然,宋神宗就知道蔡道实在胡扯,不过,他这话,不管是谁在皇帝的位置上坐着,肯定都会听得心情愉悦。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小子,说吧!你又有什么要求啦!”宋神宗一听蔡道恭维自己,就知道他必有所求。
“陛下,臣的这个要求可能有些僭越。不过,这可是您先提出来的,皇帝陛下您金口玉言,想必不会反悔吧!”蔡道没想到自己还没有开口,宋神宗居然先给了自己承诺。
“说吧!”
“贫道斗胆,请您给金溪县赐一个好的知县。方仲永即便再有名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名声已经出不了乡里了。所以,推广起来肯定会非常缓慢,而且,如果在碰到当地官府责难的话,说不得会起到反效果。如果是这样的话,贫道非但没有帮到他,反而会害了他。毕竟,治政之本,在于知县。”
“哦!治政之本,在于知县,说得好啊!”蔡道最后的这句话,命题实在是有些大,让宋神宗沉默地感触了很长时间之后,这才出言赞叹道。
这之后,宋神宗还将这句话亲手写在了勤政殿的屏风上,以供自己时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