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 党争3

奸臣世家 夏闰羊 1349 字 9个月前

这就是在大宋朝里鼎鼎大名三旨宰相。

在同时代其他官员,以及后世之人看来,王珪的这些举动无疑是非常没有出息。可是,谁如果真把王珪当成傻子的话,也只能说名这个人相当的幼稚。这个老狐狸非但不傻,还比朝中所有的大臣更加聪明。

王珪深知,宋神宗虽然二次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可是他心中还是一直想要变法强国的。王安石下台之后,吕惠卿、蔡确和章敦相继得到重用,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他自己以外,朝中其他的宰相还是变法派占据优势。可是,宋神宗并不是个长寿的君主,万一,他哪一天撒手西去的话。延安郡王赵佣如今年纪还小,高太后和向皇后这两个保守派的支柱人物肯定会把持朝政,那时候,变法派肯定会被清除出汴梁城,甚至会被贬到岭南。而他自己就给人留下一个庸才的印象,顶多就是失去相位罢了。

而且,王珪进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延安郡王赵佣居然又是一个不消停的主子,十分崇拜他的父亲宋神宗。高太后毕竟年纪大了,一旦驾崩,赵佣长大之后,向太后并不是赵佣的生母,肯定会归还朝政。所以,变法派势必会卷土重来。

当然,两派不断相争的时候,王珪说不定已经死了,不过,即便两派人物闹得再凶,也伤及不到他的家人,这也正是王珪一直以来甘愿做这三旨宰相的根本原因。谁让他连续遇到了宋神宗和宋哲宗这样喜欢干预朝政的皇帝。如果,把王珪放到宋真宗或者宋仁宗的事情,那也是名相一位啊。

信和奏折并不长,可王珪还是仔仔细细地看了大约一刻钟,等他把信交给章敦之后,双手双脚已经忍不住不断地打开了摆子。

王珪倒不是多么担心那些乡下的穷棒子,他是被蔡道所提出的那个计划吓到了。

丰收之后,中原的形势也许真得就像那个孩子描述的那样。

王珪小心地看了一眼龙椅上面那位官家,光是看他的表情,王珪心里面就很清楚,这位注意非常正的皇帝一定会诏准这个计划的。

可是,如果真要按照这个计划实施下去的话,那得要得罪大宋国多少的权贵、乡绅和官员啊!这个计划实施起来,的确是难度不大,可操作性也极强,可它比王安石的‘青苗法’还要招恨啊!

王珪此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纠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