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道从倭国返回孝慈里之后,蔡伯俙得到探子报回来的消息,从蔡道离家后所走的方向,就大胆地猜测出这一次的目标就是王安石那篇文章的主人公——方仲永。
果不其然,蔡道到达江南东路之后,并没有去王安石的老家临川,的确是拜访这位过去的神童。
那位扮成货郎的探子就一直盯着,蔡道赠诗的时候,他也在一旁,后来,蔡道乘船离开江南东路之后,这个探子才返回了莆田。
他把这首打油诗一字不差的写下来,交给了自己的老爷。
方仲永读不懂蔡道的打油诗,是因为他不了解有关蔡道的传说和事迹。
可蔡伯俙就在福|建路,不说对蔡道的事情了若指掌,也算是知道十之七八。
他自然读得懂。
甘罗十二相,曹冲幼称象。
与翁传神童,俱是游梦人。
余本一凡人,师才高一石。
殊途却同归,儿女共沾巾。
前两句就不说了,而中间四句写得就非常有意思了。
蔡道打小没有任何人教他读书识字,不是四管家蔡喜不想给他找先生,而是当时蔡道的名声太差,没人敢给他这个灾星当西席先生。可谁知,蔡道自己三岁的时候,就突然会认字识数了。非但如此,也正是从那时起,‘运财童子’才突然显现出他的神奇之处。
之后被宋神宗宣召入京,蔡道就一直说自己是那位老神仙的徒弟,当然会有很多人会质疑这一点,到如今,就连当年那位老神仙真正的弟子流传下来的传人也都没有出面承认这一点,可是,凡是质疑他的人却也根本拿不出任何实质的证据来驳斥蔡道的这个说法。
而方仲永就有些和蔡道相似的地方,他同样也是五六岁就突然无师自通,突然就会写字,突然就会作诗。三个突然,实在是太突然了,其他人看来根本这根本就不可能。
古代的确是有不少人,因为家里面贫困,便悄悄在家乡的学堂外面偷学,而最后成为有名的学者的。这样的故事在大宋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是,却从来没有人像方仲永这样,刚认字就会作诗的。就如同不满周岁的孩子,光学会走路就会跑那样,根本就不会有人相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