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蔡道算是爬了那些保守派的大臣,他倒是不惧福|清系,福|清系进士不少,但大多官职不高,向宋神宗进谏把郑侠诏回来,当然不是想要讨好福|清系的官员。
很多人都以为进谗言就一定要说对方的坏话,经历过办公室政治,看过无数宫斗戏的蔡道却不这么认为。
蔡道不知听谁说过一句话:恨一个人就去主人那里赞美他。
所以,他认为进谗言、陷害忠良的最高境界——架高台。
越恨一个人,就应该把他捧得越高,一旦他到不到主人的期望,就会摔得越重,这就是后世被奉为奸臣典范蔡道的绝学之一。当然,也要看他所效命的主子是个什么人,如果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比如像唐肃宗李亨,李沁到最后还不是吓得离开朝廷隐居起来。
这才是蔡道建议把郑侠找回来的真正原因,他不是牛拜吗?
蔡道并不了解郑侠,不过,想必他也只是一个后世所谓的‘清官’,最多不贪污,却造福不了治下的老百姓。如果让他治理一个没什么灾祸的州县,可能会是好官。
宋朝立国以来,一直灾祸不断,黄河几乎是年年决堤,他郑侠不是能让大旱天下雨吗?那蔡道就让他更牛拜,一旦把他当成专门的‘救火员’,他还能保持所谓的‘清名’几年!
这也是一代权阉梁师成在几年后才得到的感悟,也是他甘心做蔡道小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蔡道写完奏折之后,又写了一封信,交给梁师成,让他出宫去找那个花狻猊,将信直接交给花狻猊。
信中的内容,就是雇佣花狻猊,让他找人专门为那副桃符纸去刻一张雕版,接着印上一千份,然后雇佣人将之贴满全汴梁城。
他还在信中特意交代花狻猊,从现在起就替他收留一些品性还好的七岁以下的小孩子。蔡道相信,宋神宗看到自己的奏折之后,很快就会做出决定。他们人生地不熟,还不如找一个汴梁城的熟人去办这件事情。
为此,蔡道还专门给了梁师成二百两纹银,并约定以后所有的费用由他自己承担。
当然,蔡道做得的这些安排,也没有打算瞒着陛下和石得一,如果这两人问起来的话,梁师成如实回答即可。
梁师成拿走蔡道的奏折,在请示过石得一之后,便把奏折上传给了宋神宗,而他自己则抽空出宫,找到了那个混迹在孟子庙的花狻猊,他把信和银子全都交给了花狻猊。
花狻猊一个市井混混,自是不认得字,他就请了那个卖给蔡道桃符纸、练摊代写书信的先生帮忙。
他没想到,一向对他代答不理的先生,这次不但细心地向他解释了蔡道书信中的内容,还居然主动帮他联系雕刻雕版的师傅,召集孟子庙附件的热心人四处贴传单,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