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距离再远,两个月的时间,传令的信使都已派出了5波,他们也不该至今还不见一旗回来啊!
想到此,皇太极心中怒气就噌噌往上冲。
正红正蓝两旗还好,虽拖拖拉拉的,但毕竟已从金州开始回返。顶多再有个三四天,大概就可回到盛京大营。
可远在朝鲜的,也是他最放心不下的镶红、镶蓝、镶白三旗,至今却还丝毫未有回返的迹象。
现在,皇太极也只是从信使口中得知,阿敏带着镶蓝旗已打下了平壤,正一路追击朝鲜李王到南边去了。根本就没把他‘许朝鲜议和’,迅速撤兵的汗令放在眼里。
而镶红旗的岳托正联合镶白旗的阿济格,准备前去劝说阿敏尽快回军。
这算起来,就算他暗伏的棋子起效,那三旗想要回来,也至少还要再个把月才行吧。
一想到这白白耽误的时间,皇太极就恨不得立即杀了那个越发跋扈的阿敏。
若不是他,八旗军心又怎么会散乱至此。
“大汗,”范文程的声音在皇太极耳边响起:“大汗,汉军八旗已全数集结完毕,都已安置在城外大营内。”
听到范文程的禀报,皇太极心中总算松快了一些。
汉军八旗,
这就是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几个月来的最大成果。
为了它,皇太极不惜把阿敏和阿济格放去了朝鲜,又把代善和莽古尔泰调去了金州。
代善、阿敏他们以为皇太极调他们离开,为的只是吞并那弱小的镶黄旗。
他们怎会知道,皇太极一直以来瞄的就不单是镶黄旗,还有那数额更加庞大的汉军。
没有了代善、阿敏等实权贝勒的掣肘,在范文程、宁完我等汉臣的帮助下,数月间,皇太极就把散在各旗的原有散乱汉军(各处投降的明军以及汉人奴军),统一整编为汉军八旗。
有了这近10万汉军八旗依附效忠,皇太极统辖的两黄旗,瞬间就有了压倒后金其他各旗的绝对力量。
现在,皇太极这后金大汗的腰杆总算能直起来了。
一想到代善和莽古尔泰回到盛京,看到突然多出近10万汉军八旗依附在两黄旗下,皇太极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们的脸色。
“想来,代善和莽古尔泰的脸色一定会是相当的精彩。”皇太极望着天空喃喃的念叨。
都离开乾清宫好久了,魏忠贤依然还是久久的沉默不语。
今日议事,崇祯陛下已初露了锋芒。整个议事过程,从宣布后金鞑子的情报到问询王永光辽东战备计划,崇祯陛下做的完全是从容不迫。
回想着乾清宫大殿上的议事细节,魏忠贤忍不住皱了皱眉。
崇祯陛下宣布鞑子情报后,好像根本就没问询内阁该怎么办,而是直接去询问的兵部尚书王永光。
脑中仔细确认了一下印象中的这个细节后,魏忠贤心中悚然一惊。他总算是找到他心中一直不安的地方了。
此次辽东战备不先问内阁。崇祯陛下这是事急从权,还是有意在跳过内阁?
想到黄立极开口后朱由检的反应,魏忠贤再次皱起了眉头。
按崇祯陛下随后的言语和安排,倒也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苗头。
崇祯陛下用内阁三位大学士再加上户、兵、工三部尚书组建‘宁锦战备小组’,专事专人,这权威倒也足够,推动辽东战备当无问题。
对朱由检随后的安排,魏忠贤心中先感叹了一声。
只是,崇祯陛下似乎不知,内阁众臣和六部尚书可一向是面和心不和。
此番崇祯陛下将他们硬凑到了一起,内阁三学士和三部尚书间只怕也有的是争论了。
崇祯陛下行事有些操切,还是太过年轻,经验欠缺了些啊!
想到朝臣间的那点龌龊,魏忠贤忍不住就要摇头笑笑。
嘴角的笑容还未完全绽放,魏忠贤猛然又想到朱由检对他的交代。
“你给朕盯紧了。此事谁要敢推诿塞责,有一个你就给朕处理一个,朕绝不容情!”
想起朱由检说此话时眼中透出的杀气,魏忠贤心中一激灵,随即嘴角的微笑就变成了苦笑。
崇祯陛下有此话撂在前面,黄立极他们谁还敢再耽误正事。他们中又有谁敢当杂家不存在?
想到此处,魏忠贤脸上不由充满傲然之色。但随即想到现在内廷的现状,魏忠贤嘴角尚未逝去的苦笑,变得更甚。
数月来,崇祯陛下不动声色间已完全掌控了内廷,现又非常从容的把锦衣卫都指挥使更换为楚天行。
现下想来,此番崇祯陛下说的那份后金鞑子情报,应该就是出自楚天行之手。
这有了锦衣卫全力相助,崇祯陛下可就将变得越发的耳聪目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