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时可没有内阁存在。直接面对六部,真不知朱元璋怎么能处理完那么庞杂的政务。开国皇帝果然是非常人也!
想想自己以后要过的苦难日,朱由检马上就决定,他要学习大明那些懒政的前辈(反正大明现在的行政体系,就是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也一样能够正常运转)。只有这样,朱由检才能抽出时间,去干些他想干的,也是他必须要干的事情。
这样,找一个信得过的职业经理人站到台前,就是朱由检必须要做的了。
可是,要执掌大明这个庞大帝国的职业经理人可不是随便选的。朱由检在心中排了排他所知的所有晚明名人,朱由检颓然的发现,他还真找不到一个能真正托付政务的人。
不提朱由检所知的像什么徐光启、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孙元化、宋应星等明廷名人,就是朱由检把他所知的农民军和后金一方的名人都加在一起,他也想不出那一个是擅长内政的高人(也许是内政人才很难在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
另外,检索内心,朱由检还发现,在坐上了这个位置后,即便他能找到张居正那样一个内政人才(假如张居正没死),朱由检估计他也不敢立马委他以重任。
他要怎么保证职业经理人的忠心?
靠历史记载?
先不提历史记载可靠不可靠,就算历史记载都是完全真实的;可在这个时空,历史都能改变,又怎能保证历史记载的人不会改变?
权衡再三,朱由检发现大明历代皇帝的选择还是很有道理的。对大明皇帝来说,最好的最忠心的职业经理人,还真就是他们身边的太监。
太监好啊!太监一没有家族势力,二太监的权力来源于皇帝,大明的太监只是代行皇帝一部分职权。在大明的权力架构下,大明皇帝想撤换太监,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
有如此的好处,为什么不选太监?
既然要选太监,那魏忠贤这种已有一定基础、又向朱由检明确表现出投诚意愿的太监,当然是现今最好的人选。
经理人选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魏大伴,乾清门刺杀孤的内侍查出根脚了吗?”朱由检极为热切的问道。
“这,这……”,言语一阵卡顿,魏忠贤老脸一阵发热。
崇祯陛下追查刺客的热切心情,他完全能够理解。
对皇家本应最为忠诚的内操军中竟然出了刺客,这不但让崇祯陛下对整个大内充满了疑惧,还让整个内廷都颜面大失。
看看崇祯陛下现在所做的安排:内部负责饮食起居的都是信王府旧人,负责贴身安保的也都是信王府内侍,负责警戒的还是信王府少年,再外围才是内操军和皇城禁军。
现在在宫内,除了天启陛下留下的那几个熟头熟脸的老人,也就只有张皇后派来的几个内侍宫女,还能接触到崇祯陛下。
崇祯陛下如此这般的小心谨慎,不但在内廷脸上狠狠的打了一巴掌,也让整个内廷但凡有点职分的内侍全都怨声载道。
新皇登基,风云激荡,内侍们谁不想觐见天颜,谁不想借势鱼跃龙门?
这种时候,对内侍们来说,就算不能升职,最起码也要保住自身的职位才是。可连新皇身边都凑不近,你让内侍如何去献媚,又如何去拍马屁。
这无法献媚、无法拍马,无法在新皇心中留下个最起码的印象,那内侍的一切想法也都只能是镜花水月而已。
因无法接触新皇,这几天光内廷各路实权太监的压力,就让魏忠贤十分的头大。
可问题是,乾清门搞刺杀的内侍刺客,准备的异常充分。那刺客应该是在开枪的同时,嘴中就已咬破了烈性毒药。刺客被制服时,谭敬虽然掰断了他的胳膊,可折断的胳膊也已无法阻止刺客毒发身亡。
那刺客是一个真正的死士。无论刺杀成功与否,刺客都会干脆利落的死去。这样的死士,短时间内又如何能查的到跟脚?
可不查清这死士的跟脚,别说崇祯陛下,就是他魏忠贤不也一样的提心吊胆放心不下?
有这样的死士在侧,谁想谁不是背后一阵发寒。
这到底是谁家暗伏的死士,我堂堂大内怎么就成了这样?魏忠贤心中恨恨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