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年号(求订阅、推荐、收藏)

信王竟然会坚定要求服斩衰。

信王的态度让礼部官员由辩论升级成了的激辩。最终,魏忠贤不得不出面镇压。再让礼部争论下去,就要影响大典的顺利举行了。

不过,信王殿下对陛下的兄弟情深,以及对礼部官员争吵的无奈和明显抗拒,让魏忠贤心中很是开心。

信王殿下,哦,不对,现在应该要叫陛下才是。

陛下对陛下,哦,是信王陛下对大哥的感情,似乎真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信王陛下心中既然有着陛下很深的影子存在,那他魏忠贤的位子就还能安稳的多坐几天。

例行公事的询问着典礼的各项安排,魏忠贤嘴角微微上挑了那么一丝。

“嗯,以往信王陛下保熊廷弼的意思非常明显,而陛下似乎也没有明确要杀熊廷弼的意思。熊廷弼是完全可以留下。”

一边听着各处对典礼准备的回报,魏忠贤一边想着现在最棘手的一件事。

“熊廷弼可留,可那些东林党人,杂家是否该请示下信王陛下,再做处置。毕竟信王陛下也曾保过杨涟等人?”

魏忠贤嘴角重新耷拉了下来,眉头也开始向中心聚拢。

“督公,这是礼部刚呈上来的新拟年号。”

随着叫声,刘若愚从门外匆匆冲进来,打断了魏忠贤的思绪。

刘若愚一边恭敬的递上一本摊开的奏章,一边小心谨慎的解说:“督公,礼部一共拟了四个年号,分别是乾圣、兴福……”

刘若愚话未说完,魏忠贤已伸手一把抢过了奏章。

登基大典这最重要的一项总算补齐了。不过,年号还需信王陛下钦定才是。

“你下去吧,”魏忠贤淡淡的说道:“年号,杂家这就去请陛下圣裁。”

说到陛下两个字,魏忠贤心中不由涌起一股浓浓的忧伤。

从此后,陛下再非昨日的陛下了。天启以即将逝去。

魏忠贤手中那摊开的奏章上,四个年号整齐排列着。最后一个年号字迹清晰、笔画圆润的赫然写着——‘崇祯’。

当皇帝?

这也许是每个中国人都有的一份终极梦想。

为什么说是中国人呢?

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再无其他文明还能拥有数千年传承不断的大一统历史,以及伴随这历史一直流传呐喊着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有在这样的历史和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中国人才会形成这终极的皇帝梦。

因为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皇帝,就是这世上最自由最幸福职业。

可当了皇帝就真的能自由吗?

朱由检身穿孝服呆呆的望着窗外,久久无法回神。

大哥朱由校驾崩,虽还未正式登基,可他也应该算是个准皇帝了。但就为身上这身孝服的规制,他就真正见识到了大明文臣的战斗力。

说实话,朱由检对服丧本没什么概念。毕竟前世社会对传统丧事宣传的太少;而今世万历和泰昌帝驾崩时,这具身体又太小;这让朱由检对有关服丧的很多东西都没什么明确记忆。

出于对大哥朱由校的感情,朱由检在礼部呈报的服丧规制中,主动选择了为朱由校服‘斩衰’。

朱由检没想到,他的这个选择却引起了文臣的巨大反对声浪。

斩衰,是中国传统‘五服’中最重的一种丧服。这种丧服用最粗糙的生麻布制做,所有断处都故意外露不缉边。

因传统中丧服上衣叫“衰”,故这种丧服被称作‘斩衰’,是表示毫不修饰无尽哀痛的意思。斩衰的服期为三年,也就是俗称的守孝三年。

斩衰,在传统礼仪中是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而服的重孝。大明洪武七年,朱元璋以父母之恩同重为由,又规定了母丧,子、未嫁女及承重孙也需同服斩衰。

天启皇帝朱由校是朱由检的大哥。作为弟弟,按传统礼仪,朱由检无需服斩衰,他只需服‘五服’中次一等的‘齐衰’即可。

齐衰,是以粗疏麻布缝制,因边缘缝制整齐而得名。弟为兄服的‘齐衰’,孝期只需一年。

其实,无论斩衰还是齐衰,对朱由检来说,丧期都不是问题。

作为即将登基的新皇帝,即便是大明最古板的老夫子,也不会真的要求皇帝去守满三年或一年孝期。所以,在朱由检看来,斩衰和齐衰只不过是服装上的一点微小区别,完全不值一提。

既然只是服饰上的区别,出于对大哥朱由校的感情,朱由检当然愿意穿的更隆重一点,以示他对大哥的哀思。

可朱由检万万没想到,就为了这么两套服饰,朝堂的文臣们就吵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