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容向朱由检试探性的问道。
“沈将军愿意为孤介绍,那可太好了。”
朱由检来广鹿岛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询问沈有容大明沿海各家势力的情况。听沈有容自己主动提起,朱由检脸上不觉挂起笑意。
见朱由检喜上眉梢的表情,沈有容确信自己的感觉没错。
这位殿下看来还真有意要到海上去闯上一闯。
既如此,那就算只是为了沈寿尧,他也要为信王殿下仔细分说分说。
可不能让信王就这样莽莽撞撞的一头扎进那凶险的海贸圈子。
拿定了心思,沈有容喝口茶润了润口,摆开一副长谈的架势。
“殿下,咱大明的海商中有着几股不可忽视的势力。以他们首领出身的地域来分,大致可分为江、浙、闵、粤几支。
海商中原本由江浙人占据主导的地位,像嘉靖年间著名的倭寇首领汪直、徐海就都是江浙籍海商。
在朝廷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海商中江浙人的势力逐渐被剿除,取而代之的就是闽粤籍海商。
隆庆开海后,出身月港所在地福建海澄的海商,依托地利又逐渐在闽粤海商中脱颖而出,占据了海商中的领导地位。
像去年才死的,大明近年来最大的海商李旦,就是福建海澄县人。”
“李旦出身是月港所在的海澄县?”
听着沈有容的介绍,朱由检心中有了一丝模糊的想法。
还没等朱由检仔细想清楚,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禀大帅,东江急报!”
脚步声在门外一停,紧跟着就传来侍卫隔门禀报声。
“殿下,这……”
听到禀报声,沈有容歉意的望向朱由检。
“沈将军,正事要紧,您先忙,咱们有空再聊。”
朱由检故意伸了个懒腰。
“多谢殿下体谅。那卑职处理完军务,再来拜见殿下。”
沈有容站起身来冲朱由检深深一躬,转身离去。
“沈将军,咱们的珍运船要是加装上大炮,能对抗红毛番的战船吗?”
随着朱由检这句真诚的问话,沈有容心中总算想明白,他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在意信王的态度。
因为这位信王殿下确实是真心实意的向他请教。
以信王那尊贵的藩王身份,能做出如此真心诚意的请教姿态,他沈有容又怎能不在意?
想当初,初入官场时,沈有容曾数次想辞官归乡。
那数次辞官的原因,都是因为沈有容提出的合理建议,完全被他的上司无视了。
这让沈有容很有受伤的感觉。
可直到沈有容调到福建,听说了俞大猷的遭遇后,沈有容才知道他是多么的幸运。
俞大猷那可是与军神戚继光齐名的名将啊!
嘉靖年间“俞龙戚虎”的名号,那可是天下皆知。
单从威名论,那时的“俞龙”还在“戚虎”之上。
就连戚继光也亲口承认,俞大猷于他有半师之谊。
可像俞大猷如此威名的一位名将,却只因上书提了几个合理的建议,就被监察御史批做“若武人何以书为?”
就因为提建议,俞大猷不光被批,还因此受到了杖击、夺官的处罚。
俞大猷受处罚的原因,就是因为“若武人何以书为?”
就是说,你是个武臣,你怎么敢上书言事?
这就是俞大猷这一代名将所受的待遇。
对比俞大猷的遭遇,沈有容才真心明白:同样是身为武臣,同样是上书言事,上司对他所提建议的无视,其实是对他一种无声的保护。
谁让他沈有容是个武臣呢。
武臣呵?
这就是大明武臣的地位!
从那时起,沈有容就开始谨言慎行,上司不问他是绝不会开口。
也正因如此,像信王这样真心请教的人,武臣沈有容这一辈子,这还是第一次遇到。
几十年来,别说信王这种级别的人物,就是比沈有容职位低的那些官员,又有何人会如此真心向他来请教。
想清楚这点,沈有容心中忍不住一阵叹息。
可惜,可惜自己已经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