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努尔哈赤之死(求订阅、推荐、收藏)

看魏忠贤久久不语,朱由检脸上的兴奋在慢慢消散。

“不不不,殿下的想法实在是太好了,老奴需要细心体会一下,才能理解殿下的意思。

老奴愿意按殿下的想法行事,还请殿下细说一下这行事的方案。”

见信王脸色要变,魏忠贤赶紧迎奉信王一句。

信王的想法虽有些幼稚,但魏忠贤还是准备按信王的想法去做。

魏忠贤已经想明白了,信王今回不要钱是想要名啊。

既然信王愿意花钱买名,那就按信王的想法办呗。

毕竟真按信王的这个想法执行起来,朝臣捐助在面子上也能好看不少。

“殿下,您真的要无偿捐助?”

听完朱由检具体的记录展示方法后,魏忠贤不放心的再次询问一次。

“当然。”

朱由检把脸一板,“既然搞的是捐助,那孤就绝不会做那种出尔反尔的小人行径。大伴尽管放心就是。”

得到朱由检再次承诺,魏忠贤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相信有信王鼎力相助,他魏公公的朝臣捐助成功,那是指日可待。

天启六年二月中旬,魏忠贤鉴于福建沿海倭寇再次作乱,公开号召朝臣为福建剿倭捐资助饷。

没等朝臣对捐助发出怨言,魏忠贤就命人制作一大型捐资功德簿,立于承天门门前。

一人多高的捐资功德簿第一页,整整一页只有一个名字:明宗大师。

功德簿旁边的小字表明,明宗大师捐助白银10万两。

在捐资功德簿的第二页,信王朱由检捐助白银5万两和东厂提督魏忠贤捐助白银4万两的字样,高居第二页的前两行。

看到承天门前立起的大型捐资功德簿后,朝臣中再无人敢有任何怨言。

谁不知道,明宗大师就是当今圣上的化名。圣上都捐钱了,朝臣还敢再有其他异议?

当英国公张维贤和内阁各位大学士的名字,也出现在捐资功德簿上时,朝臣不管甘不甘愿都开始向外掏钱了。

就在这种局面下,内阁首辅丁绍轼突然病逝,信王朱由检也离京踏上前往登州的旅程。

“殿下,京城现在出现大量的传言,说丁绍轼是被魏公公逼捐逼死的,而殿下也是因魏公公的逼捐才仓皇离京的。

现在魏公公的威风可了不得了,已经有不少人把魏公公叫作九千岁了。”

平缓行进的四轮马车上,高起潜恭恭敬敬的向朱由检做着汇报。

“九千岁,哈哈,有意思,有意思啊,哈哈。”朱由检轻笑着微微摇了摇头。

这魏忠贤到底还是到了九千岁的位置了。

那这历史到底是改了还是没改呢?

不管了,我先去登州看看这个时代的船厂再说吧!

朱由检望着车窗外闪动的景象,心中充满了离京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