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尼阁与年轻气盛的汤若望不一样,他对大明了解的太深了。
在传教方面,金尼阁非常赞同利玛窦的判断。
不让大明的统治阶层了解和接纳欧洲的知识和思想,那在大明传教,就永远都不会成功。
因为,大明实在是太大了!
让金尼阁觉得更可怕的是,这有着数十个欧洲公国大小的大明,竟然还有着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大明在这个政府的有效管控下,根本没有他们私下传教的机会。
在金尼阁看来,不经大明政府就私下传教,那只会激怒大明政府。那将对传教事业造成巨大的伤害。
正是因为持有这样不同的观点,金尼阁才在1913年被龙华民(大明传教士团长)派回欧洲述职。
即便回到了欧洲,金尼阁依然没有放弃他在大明传教的梦想。
几年间金尼阁在欧洲的大小公国,进行了宣传大明的巡回演讲。
经过金尼阁数年间不懈的努力,教会终于改变了对大明传教的看法。
恰在此时,坚持在大明进行私下传教的龙华民,已经在南京教案面前碰的头破血流了。
大明境内的所有传教士,都因南京教案的发生,被大明赶到了澳门。
若教会再不改回利玛窦设计的路线,教会只怕都要被彻底驱逐出大明了。
就在这种背景下,金尼阁带着他从欧洲募捐到的,价值上万金币的7000多册各种书籍,重新启程来到了大明。
金尼阁的重来,标志着教会重新回到了利玛窦设定的传教路线上。
天启四年底,朱由检对汤若望提出的、那个自由传教的说法太过震撼。
当汤若望把消息传到大明传教士总部,就连金尼阁这最坚持利玛窦路线的传教士都无法直接接受。
汤若望这才会消失在朱由检视线中一年。
不过,近一年来,几乎所有大明信教的、影响力大的教友,都走到了朱由检身边。
这不得不让大明传教士团重新把视线转到朱由检身上。
而大明那些影响力巨大的大明教友,对朱由检的各种好评,也引起了金尼阁的特别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