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7章 大学城的竞争

一路青云 夏言冰 2932 字 11个月前

“震旦大学这边,我会找机会拜访一下……”

包飞扬终究还是舍不得放弃震旦这所名校,他对牛儒义说道:“除了几所名校,浦江理工也要争取,天江园区有煤化工和新材料,距离泾山化工区也不远,另外像浦江科技学院、浦江工业大学、浦江医学院都要争取,大专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也要加大力度……”

按照汇浔区大学城的规划,整个大学城包括东西两个区域,西区靠近春江高科技园区,以本科院校为主,要打造科研高地。东区毗邻天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大专和高等职业学校为主,培养技术工程师和高等级技工。在两个区域中间,规划的是国际旅游度假区。

按照计划,包飞扬首先拜访了同齐大学校长姜开泰,姜开泰是工程院院士,作为同齐大学校长,级别也比包飞扬高,正如牛儒义所说,同齐大学对汇浔大学城的态度确实比较积极。

同齐大学与震旦大学紧挨在一起,高浦也是传统的大学城,不过过去缺少规划,高浦整个城市面貌与老城区的格局差不多,都比较乱。

“我求学的时候,曾经在剑桥待过几年,后来又在慕尼黑和瑞士工作过,就我个人来说,其实非常向往欧洲大学更为安静、务实的学术氛围……”

姜开泰微笑着摇了摇头:“不过,同齐大学要发展,就要跟上同行的步伐,我这个校长很多时候都在为学校的建设跑资金,为学校的科研项目跑资金,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又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投入,但竞争也更加激烈了,尤其是同齐大学地处浦江,上面有震旦和交大,还有浦江理工、浦江师范这些学校在追赶,我们也是时刻不敢懈怠。”

同齐大学这种等级的学校若是放到平京、江南之外的其他身份,基本上都是要被重点扶持的。不过浦江市拥有震旦和浦江交大这两所名校,作为老三的同齐大学受到的重视就要差一些了,后来985工程刚推出来的时候,浦江这边第一批进入名单的也是震旦和交大,其实要论历史和国际知名度,同齐大学并不比震旦和浦江交大逊色多少。

牛儒义说道:“由于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一些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和教学设施都比较紧张,尤其是宿舍已经出现不够用的情况,今年就有学校直接在学校附近的小区买了几栋楼,稍微装修以后用作学生宿舍楼,虽说解决了问题,但是管理并不方便,小区居民的意见也比较大。”

“这段时间我们跟各大高校接触下来,发现大部分高校都有建新校区的想法,毕竟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应该会持续扩大,现在只有一届新生的规模扩大了,学校的设施就已经不够用了,等到两届、三届连续扩招,学校的整体规模就会急速膨胀,三四年以后,达到现在两倍、三倍,现有校区怎么都是不够用的!”

牛儒义言简意赅地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向包飞扬做着汇报:“浦江大部分高校都在市中心,如果要在原地扩建,难度非常大,不说能不能拆掉周围的建筑,拆迁成本也非常高。高校希望能够原地扩建,但是不现实,退而求其次只能选择建设新小区。从高校本身来说,他们自然希望在距离老校区比较近的地方建设新校区,这样也能够利用原来老校区的教学设施,教授们也不必要两边跑,市里倒是希望高校新校区能够放到市郊,一来成本低,二来空间大,也能带动地方的发展。”

牛儒义说道:“目前,市里和各大高校基本上确定了建设新校区的计划,市里还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大学城,目前除了我们汇浔区提出的大学城,还有华亭区、湖浦区、浦北区、泾山区都提出了申请,另外江行区在这方面走得比较早,浦江交大、浦江师范两三年前就已经在南浦江滨建设新校区了,这次江行区提出了要扩大南浦江滨大学城的建设规模,目前各区都在争抢大学城项目,不过就准备工作来说,除了江行区,就是我们汇浔区做得最充分。”

“我们与各大高校都进行了接触,几所部属重点高校中,同齐大学的态度最积极,毕竟最近我们跟同齐大学的合作项目也比较多,大家的合作状态也比较好,他们一方面在争取就近建设新校区的可能,如果不行,他们就会选择跟我们合作……”

“震旦大学也在争取就近建设新校区,但高浦区很难拿出符合震旦大学要求的地块,倒是春山区也在争取,他们打算在春山区与高浦区相邻的新湾镇建设大学城,那边现在有一个浦江大学新湾校区……”

浦江大学也是在九三年开始的高校合并大潮中,浦江市合并了市里多所高校,合并而成的综合性大学,也是目前浦江市规模最大的高校,因为合并了多所高校,所以也拥有好几个校区。

牛儒义说道:“震旦大学的第一选择是高浦区,其次就是新湾镇,虽然他们也很看好我们汇浔区的几大优势,但我估计他们选择新湾镇的可能性更大。”

“浦江交大和浦江师范显然会继续扩大他们在浦南滨江的校区,浦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浦江化工学院,他们更倾向于在泾山建校区,再就是浦江海洋大学、浦江财经大学的态度相对比较积极,浦江外国语大学的态度跟震旦差不多……”

牛儒义一边说一边将一份材料递给了包飞扬,应该说牛儒义的工作做得还比较扎实,不但与浦江各大本科院校进行了接触,包括大专院校、高等职业学校,还有体校、音乐学院、电影学院等都进行了接触,材料上面也对各个学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也对院校的态度进行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