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5章 胥敏仪的期待

一路青云 夏言冰 3134 字 11个月前

这只是几个大的问题和矛盾,实际上建设离岛深水港虽然有不少好处,但牵扯到的问题很多,所以市里基本上也不会考虑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方案。

汇浔区倒是一直希望市里能够建设离岛深水港,但之前都没有抱多大希望,毕竟汇浔区自身根本没有能力支撑起这么大的工程,汇浔在市里的地位也没有办法跟春山区比,更不用说跟春东新区竞争了,他们根本不会往这边想。

不过,随着世展会滨江方案实现逆转,赢过了春东机场方案,加上新浦钢和钢铁园区也落户汇浔,包飞扬履任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大大提升了汇浔区干部群众的心气,胥敏仪也是对这个离岛深水港项目充满了期待。

如果这个项目能成,那么胥敏仪也能借此提升自己在区里的地位,作为分管副区长,她的排名肯定能够提升,未来更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胥敏仪原本的作风就比较泼辣干练,她立刻就行动起来,找高校合作对深水港方案进行调研分析,还专门拜访浦江港务集团的领导,找机会向市有关部分领导汇报,就连现场都去了好多次,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当时包飞扬就交给她两个任务,一个是做好前期调研工作,第二个是做好情报工作,包括适当做一些舆论宣传,虽然在方案没有得到上级同意的情况下不适合进行大量的舆论宣传,但引发一些讨论还是可以的。同时还要注意市里和舆论的动向,避免不利情况的发生,其中就包括浦江港新港区的建设动向。

胥敏仪的工作也比较出色,她利用原本在浦江港务集团的关系,紧盯着浦江港务的动向,及时发现了谈马锡集团与浦江港务集团正在进行的谈判,并在第一时间向包飞扬进行了汇报。

本来,梁建武还向赵根正提出,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内阁的支持,希望能够将包飞扬调到新港,负责教育港和芯片港计划的推进和落实。不过赵根正沉吟了一下,还是拒绝了梁建武的这个提议。

如果按照梁建武所说,包飞扬能够到新港任职,新港教育港和芯片港的计划又能实现的话,那么包飞扬确实能够获得一份耀眼的履历。但新港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新港芯片港计划方夏集团的投资又是关键,虽然通过美国那边的运作,方夏不会露面,但包飞扬在那边,很容易让人注意到方夏集团,这对方夏集团隐身幕后进行操作不利。另外对包飞扬来说,如果他的任职跟方夏牵扯太多,对他以后的发展也不利,另外特区实行一国两制,哪怕是新港办,在新港的事情上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有限,包飞扬的能力确实很强,但也正因为如此,让他去新港就有点浪费了,新港办那边需要的是要有人掌控大局,而不是包飞扬这种做具体事情的人。

当然,包飞扬也不是没有掌控大局的能力,但是赵根正还是希望他现在多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赵根正不同意,梁建武也不好说什么。虽然说这个计划是包飞扬提出来的,但也不是说一定就要包飞扬负责落实,梁建武也自信能够将这件事情做好。

很快,梁建武就得到了直接向首长汇报的机会,在汇报的最后,首长更是直接指示:教育港和芯片港计划事关新港未来,是百年大计,新港办一定要按照最高标准,推进教育港和芯片港计划,平京政府也会尽一切可能,支持新港的教育港和芯片港的建设。

而得到首长的一锤定音,梁建武也是很快返回新港,并与新港特区政府进行沟通。新港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平京政府,而且教育港和芯片港计划也确实得到了平京的支持,这一届新港特区政府也比较亲平京,加上教育港和芯片港计划跟新港之前提出来的数码港计划并没有冲突,或者可以说就是数码港计划的具体补充,新港特区政府自然也没有意见。

在新港办和特区政府的推动下,新港很快成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负责教育港和芯片港计划的前期工作,委员会从新港大学、新港理工大学、中文大学和科技大学等高校延请了一些专家,设立了专门的产业研究项目,对新港建设教育枢纽港和芯片港的条件、可行性进行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涉及到新港未来的发展以及数百亿乃至千亿美金级别的产业政策,前期进行充分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个周期起码需要几个月,不过相关工作一旦启动,前景几乎已经可以预见。新港急需转型,平京也很支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新港还不能抓住机会,那么这一届的新港办和特区政府就都能够换人了。

对新港教育港和数码港计划,包飞扬虽然也保持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在回到浦江以后,他关注的重点就回到了汇浔区的建设上。这一次美国之行,汇浔区也有一些收获,通过唐家和方夏集团在美国的关系和前期工作,包飞扬顺利引进了一些美国的钢铁加工企业和材料企业进驻天江经济开发区,这些企业的进入,也让天江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完善,钢铁和新材料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天江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就算没有包飞扬跑来的这些项目,目前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也非常顺利,包括蒂森克虏伯、浦项制铁这些企业的进驻,也是吸引了一批他们的固定合作伙伴的进驻,而在这些核心项目建设顺利,投产在即的情况下,周边产业和上下游企业也很愿意来这边投资,这就是产业集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