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安连忙走上前去,帮他拾起书本,对方没有理会散落一地的书,而是直接抓住他的手腕,惊讶的说道,“加里安先生是吗?我叫都德,是你的忠实书友。我在酒店门口等了你半天了,刚才在门口我还不确定是不是你。”
侍从想上前道歉,左拉却挥了挥手,示意没事。
“等等。”
加里安伸手打断了他滔滔不绝的说话,反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年轻人迟疑了片刻,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你好,加里安先生,我是你的忠实书友。”
“不对不对,再前一句!”
“我叫都德。”
“……”
“你的全名该不会是阿尔冯斯·都德,出生于普罗旺斯吧,并且喜欢写点东西吧?”
“咦。”
都德惊喜的说道,“你怎么知道的我是普罗旺斯人,而且还喜欢写小说?”
此时这位惊喜的年轻人还不知道,他将来著名的爱国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会在一百四十多年之后成为另外一个国家的必学科目。尤其是震撼人心的最后一句法兰西万岁,让加里安致敬难忘。
1857年,也就是三年前,都德带着诗作《女恋人》来到巴黎,在哥哥的帮助下开始文艺创作。
此时的模样完全符合一个混迹在巴黎,贫穷落魄的小学辅导教师,拿着低廉的工资做着临时的教师辅导的工作。
洗的泛白的灰褐色外套,袖口已经被磨起了襟花,手肘的地方还打着一块不起眼的补丁。穿在脚上的皮鞋似乎已经好几天没有清洗过了,沾染着星星点点的泥印,可以看出都德几乎每天上课都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令人心酸的窘迫让加利安再次想起之前说过的那句话:写小说死路一条。
“当然能看出来啊,一个二十几岁,贫穷落魄的年轻人,多半会把自己想象成作家。”
似乎是注意到了加里安投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尴尬的都德感到脸有些滚烫,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抱歉,加里安先生。我除了房租,吃饭和买书之外,为数不多的闲钱都拿来追你的连载了,可惜《1984》被勒令下架,现在我在看另外一篇《第六囚牢》,顺便想问一下,这篇小说应该也是加里安先生所作吧?字里行间的文风太熟悉了。”
对方步步紧逼的眼神让加里安着实无法否定。
“嗯……是啊。”
加里安挠了挠头,断断续续的说道,“是我写的《第六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