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东 西 两 柱 石

南园梦华 武义强 1958 字 9个月前

毕再遇知道对方实力强大,苦战无益,遂引军撤退,途中,大撒以香料煮过的豆子,金人战马已经饿了一天,闻到豆香,埋头就吃,金人骑兵如何鞭打都不管用。宋军趁机反攻,金军只有挨打的份,死伤众多。

十二月,布散揆大军一支五千兵行进到六合瓦梁河,威胁扬州。六合,有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的京畿屏障之称,两淮安抚使司命毕再遇回兵支援。

楚州城被围多天,但城坚兵多,加上金军断粮,城池暂时无虞。毕再遇决定,夜里悄无声息地率军南下,前往六合迎敌。为迷惑敌人,临行之前,遍插旗帜于营中,命人绑住几只羊,把羊前腿放在鼓上,群羊挣扎,鼓声不断,一连几天,金人都不知道宋军已经拔营而去!

毕再遇大军刚进入六合城,金先头部队已经到达竹镇,离六合仅二十五里。

宋军偃旗息鼓,一支伏于六合城南门内,数百名弓弩手伏于城上,金军以为宋军已逃,城了空虚,正好乘此机会攻城,大摇大摆地直扑南门,岂知,刚靠近城濠,万弩齐发,正在诧异之时,城门大开城门,宋兵举刀呼啸而出,城上旗帜尽举,金军将官以为遭遇埋伏,大惊失措,带兵撤退。

第三天,纥石烈子仁率部到达城外,把六合团团围住。企图焚烧濠沟边上的木桩,决开濠水的上游放水淹城,宋军神臂弓万箭齐发,此起彼伏,根本无法接近。一天下来,宋军箭矢所剩无几。

副将请示怎么办,毕再遇让副将近前面授机宜。次日,城外的金军发现,城墙上,张开了青盖,一个将帅在卫兵的护卫下,在城上巡视。宋制,帝王将相出行,有固定的仪仗,这青色的车盖,应是三品以上的宰相所用。纥石烈子仁出使过宋都,这一点他很熟悉。他判定,这青盖下的人定是宋军统帅,便下令弓箭手瞄准射击,走到哪射到哪。于是箭如飞蝗,不住射向走动的青盖。待到纥石烈子仁发现有假,喝令停止时,宋军得箭十万多支。

纥石烈子仁见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做了几十个盛水的大水柜。毕再遇将计就计,在夜里以衣甲草人数千,罗列成阵,在黎明时鸣鼓佯攻,金军惊以为真,急忙放水冲击,得知受骗后意气沮丧。而毕再遇趁机率军进攻,金人大败。

金将完颜都又率军上万人,与纥石烈子仁所部汇合,共五六万人,将包围了六合城围得水泄不通,四周营帐达三十余里。毕再遇镇定自若,让士兵在城门口吹拉弹唱,金军见状,误以为是城内闲暇,便疏于防备;正当此时,毕再遇骑黑大虫率数百精兵,悄悄地接近金营进行偷袭,待金将组织反击时,又迅速撤离。就这样神出鬼没声东击西,弄得城外的金兵昼夜防备,不得休息,纥石烈子仁下令撤营,率兵北去。

毕再遇告诫部将,金将这是佯退,必将卷土重来,命令三千军士在六合城东野新桥设伏,当晚,金军后队三千人果然回攻六合。哪知,宋军早有准备,出其不意,突然出击,打得金兵狼狈而逃。金军损失惨重,士卒疲乏,丧失了卷土重来的信心,于是向淮河撤退。毕再遇军追击到滁州,下起了大雪,只得回师。这次追击,缴获骡马一千五百三十一匹,马鞍六百,衣甲旗帜等量。

如果说,毕再遇是以英勇善战而名扬古今的话,那么赵淳却以守城而享有盛名。

出征后半个月,完颜匡被任命为右副元帅,兵出唐邓,三路推进,至十一月初七,金军已攻陷枣阳、光化和神马坡,兵锋直指襄阳。

古城襄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以“铁打的襄阳”和“华夏第一池”的美誉而著称。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建于汉,初为土墙,宋时改为砖墙。墙体高约10米,厚5米左右,宽10至15米,周长4公里,据山临水,蔚为壮观。东南西三面人工掘开了护城河,城河平均宽度20米左右。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襄阳守将为鄂州都统制、京西北路招抚使兼襄阳知府赵淳。攻打襄阳的金兵号称二十万,而赵淳的守军不足一万,赵淳决定弃守江北,并下令在江北地区实施坚壁清野。将樊城内外数万军民撤入主城,而后放火烧了樊城,并斩断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