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 口 脱 险

南园梦华 武义强 1333 字 9个月前

杜有德他当然认得,是大嫂的哥哥,这几年在燕京经商。

韩青松连忙开门,将杜有德请进屋,又叫醒妻子,给大哥做饭。

洗把脸,吃碗热汤面,杜有德精神一振,拉着韩青松,“来,二弟大哥给你说件重要的事。”

原来,杜有德在做生意的同时,还暗地里搜集有关金军的情报,通过一些渠道报告给宋皇城司。

两月前,种种迹象表明,宋军要即刻北伐,起初他只想,尽量搜集一些金军将领、驻军布防等情报。无意之中,听得一位道士之言,才觉得事关重要,设法将这一观点告诉韩平章。

那道士的祖辈是宋的州提辖,能文善武,靖康之变后,见大势已去,卸甲归田,在五台山下隐居。

道士虽满腹经纶,但不涉官场,亦耕亦读之时,游历名山大川,熟悉各地情况。谈起天下大事,有一番叫人耳目一新的宏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如今,赤县神州群雄并起,大漠草原有蒙古,中原大地有大金,东南是宋,西面是夏。西南的吐蕃和南诏,就是盘散沙,不值一谈。四国之中,究其财富,宋为最佳,究其军力,蒙古最强,夏国力既弱,朝廷又昏聩,亡国之日不久矣。宋虽富却无良将,更无强有力的军队,蒙古建国虽晚,成吉思汗是位胸有天下的英雄豪杰,加之所向披靡的铁骑,注定能成大器。夏亡以后,蒙古必然伐金,之后再伐宋。中华大地,趋于一统。之间,金宋相争,蒙古则坐收渔翁之利,如若捐弃前嫌,携手抗衡,金宋尚能立国。

从宋的现实来看,欲雪靖康之耻,恢复中原,需借助蒙古之力,即在蒙古兴兵之际,趁机北伐,方能成功,否则难以取胜。

杜有德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

不想,未到宿州,两军已经开战,而后宋军大败,一名将领被俘。再一打听,方知此人是范祖亮。

去年夏,范祖亮作为副使,赴金贺金帝寿辰,受韩平章之命,在金探听消息,还在燕京见了杜有德,回国后,在皇城司差遣,专管对金情报。不想,被自己人出卖,被俘以后,坚贞不屈。

说到这里,韩青松插话:“大哥,你停一下,你说这个范什么的,是七叔派来的?”

杜有德点头,是呀,范祖亮,是个文官,却主动要上战场杀敌,哪里会想到,会被自己人挷着交给金人。

韩青松拍着大腿叫道,大哥,范祖亮有骨气,又是七叔派来的,咱得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