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作品属大字行书,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尽现黄书的特色。落款、印章齐全,看不出是赝品。
老者问,年轻人,你是山谷道人的什么人?此幅诗卷何以得之?
大爷是这样,我家住在西塘坊,姓杨,家里做了些卖菜的小生意。去年老父亲得了重病,将家里的钱几乎花光了,人也走了,上个月老妈也病了,花光了家中的钱,只剩这幅字了。这幅字呢,是我老婆从娘家带来的。怎么来的我也说不清。
你是想卖掉它?
陈飞一脸无辜的样子,摊着双手:不是没办法吗?老妈的命总不能不救吧?
老者盯住他:你说的全是真的?没有旁门左道?
陈飞面色不改:当然是真的,谁还能拿父母生死说谎?
告诉你,旁门左道、说谎欺骗是会遭报应的。王彦缜有些疑惑,绷着脸对陈飞。
陈飞急了,老人家,你不要就算了,难不成卖自家的东西还要保人?
年轻人,别着急,我不亦怕招来事端吗,既然来路无虞,那就放在这代卖吧。老者笑了。
可我家里亟需用钱那。
这好办,我可以先垫付给你,三个月,你可以还钱将它赎回去。怎么样?
那就听您的。
老者又拿起诗卷仔细看起来:字是山谷道人的,可惜字幅的品相不大好呀。
我说是这幅字的外观。你看,整张纸发黄,没错,表明年代久远,不过,这下面裁去了一条,又折出了印痕,就影响了品相。要是将它装裱起来,就既好看,又容易保管。
平江府王参军带着陈飞去至真斋查问,老人不在,伙计也换了。掌柜王洪海不知道,老父亲去建阳麻纱了,不知何时回来。
前往建阳,找到了老者,才知道叫王彦缜,是位老书生。老人告诉他,等你三个月,也不见人影,就把它卖了,也没留下姓名。
怎么啦,来路不正?王彦缜问王参军。
那倒不是,是他媳妇的娘家人想要回去。王参军代陈飞应付。
陈飞立即反应过来,对,对,娘家人说是好东西,情愿多出些钱赎回来,老人家,当初,你出二百两,如今我出三百两,帮我赎回来。
可我不知人家叫什么,住哪里,怎么帮你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