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吴璘接到撤军的诏书,感到十分痛惜,又不敢违抗,身边的将领劝谏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军只要坚守下去,等敌人的气势过去,就可以占据此地,奈何退师?”吴璘回答:“我怎能不知道这些?只是陛下刚刚登基治事,我又手握重兵在外,诏令已下,怎么敢违背!”
果然,吴家军被迫撤军,金兵趁机追击,失去城池掩护的军士溃败而逃,三万余士兵,将佐数十人伤亡,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新收复的十三州,再次为金人占据。
恰在此时,皇上的第二份允许其便宜行事的诏令到了,然而败局已定,吴璘悔恨不已,上表请辞。
见史弥远好久不说话,韩侂胄安慰:
同叔,我知道你出于公心,好心提醒我,光玉也没有其他的意思,北伐是要做的,要选好将帅,操练兵马,准备好了再战,你放心。
左丞相陈志善看到,韩太师决心北伐,以建立奇勋,巩固其地位。但这是个浩大而又复杂的工程,调集将帅,调拨兵马,等等,无不需要发号施令,名不正则言不顺,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师等只是官名官位,平原郡王也只是个爵位,至今他没个实际差遣,丞相又不愿做,再说丞相只管政务,军事、财政、台谏等都不管,难以一声喊到底,能不能弄个仅次于皇帝的职位呢。
正在想着,殿中侍御史邓友龙来访,也说起此事,他建议差遣名曰平章军国事。所谓平章军国事,就是处置国家的一切政务。本朝以来,仅有四位元老重臣担任过。哲宗朝吕公著,曾任同平章军国事,这个同字,为等同,差不多;神宗朝文彦博,曾任平章军国重事,其中重字,表明不管常事。省去同字,则地位尤尊,略去重字,则其所与者广。
陈志善拍手称快,好,实在是好,这个平章军国事,对师王来说,再适合不过。我先探探他的口风,没有意见,就上奏折。
邓友龙答应,我来附议。
韩侂胄听陈志善一说,心中象喝了蜂蜜一样甜,但口中说道:这个不大好吧,会不会有人说闲话。
不会有人说闲话的,大家都盼着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