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后,韩浩战死,其他人被火烧死。养父母带着她逃回南方,在黄州安家。
如今,她老人家已八十有余,听说,当今宰相韩大人是忠献王韩琦后人,特让孙婿、孙子来相认。
韩侂胄问,你奶奶是忠献王后代,韩知州幼女,可有凭证?
有凭证,您看,这是忠献王的紫金鱼袋,上面有老太祖的字;这是长命锁,上面刻着太爷、太奶的名字。
这紫金鱼袋看着是有些年头了,已破旧失色,里层依稀可见有韩琦的字“稚圭”,从笔迹上看,是老人家的字。老人家在嘉佑年间,英宗皇帝曾赐予紫金鱼袋,极可能就是这个。
银锁好精致,颜色已发暗,长命百岁的字体大些,“相州韩浩、庐州汪氏”的字样,也能看清,且这几个字都是铸造时刻制的。不是后来刻上去的。
让管家拿来家谱,一一对照。
韩琦一生育有六子四女,就此分为六支,三子良彦早丧无后。他们属长支,自己则是六支。兄弟之间年龄相差甚大。大伯祖韩忠彦比祖父韩嘉彦年长二十九岁,胄字辈,以韩肖胄最大,长他七十六岁,这位姐姐大他三十多也是正常。
说的与家谱上丝毫不错。看来是真的无疑了。尽管谁都想有一门象他这样的亲戚,但弄虚作假查出来,那可足以喝一壶的。
南渡后,长支集中在绍兴府,胄字辈已无人,卿字辈活下来的不多,最大的也近八十了。六支在京都附近。其他三支,散落各地,来往无多。难得还有这么一个八十多的老人还念叨着韩家。
为辩别真假,决定亲去黄州一趟,考虑到张家兄弟二人离家多天,怕老人挂念,也是想让她有个心理准备,让卢澄先回。后来又想,要是见面了,发现不是,兴师动众去了,岂不难堪。就安排兄弟二人住在府里,第二天,带上食品,让他们先行返回。告诉他们,韩家将尽快去黄州相认。
三天后,一支几十人的队伍,有的骑马,有的坐车,前有开道,后有护卫,向黄州进发。
次日,进入黄州地面,天已黄昏,知州董全率全体官员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