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挺 过 来 了

南园梦华 武义强 1128 字 9个月前

临回京的头天晚上,岳母姜氏和妻子长兄找他。希望元道想想办法,把岳父从滁州调离。

杨元道很惊异:为什么,我看岳父在这里挺好的,又说又笑,身体又好,这里离京城又近。

妻兄徐良在徽州任职,告诉他,父亲前几年吃了不少苦,可以说死逃生,这两年,性情大变。

那年,徐平阳因力挺赵汝愚,先是降为越州通判,后责授惠州团练副使,南安军居住。那惠州远在广东,是个蛮荒之地,酷热朝湿,最易染病。说是惠州团练副使,其实比罪犯好不了多少。

起初,在南安军,身心疲惫,妻子体弱,孩子稚小,可谓祸不单行。所幸苍天护佑,终于挺过来了。

之后,每当念及于此,除了凭添烦恼以外,总是义愤填膺,痛斥奸臣当道,为赵汝愚等人鸣不平。可有什么用呢,人家照样作威作福,你依然吃糠咽菜,受人白眼。家人劝他认清处境,少说多忍,他还不服气。

赵汝愚病死衡州,朱熹被迫谢罪,他统统记在心里。常常私下说,我就不相信,忠臣总是受屈,韩侂胄这个奸臣能横行几时。

有个姓周的老秀才经常与他一道写诗作画,论古谈经。一次,两人谈起了赵汝愚之死。

徐平阳认为,赵汝愚的死罪在韩侂胄,韩侂胄以外戚之身独揽朝纲,实属大宋之祸。

周老秀才摇头,那是你身在其中,作为一个局外人不这么看。韩赵二人的争斗,与历朝历代的大臣争权夺利没什么两样,说不上谁忠谁奸。

徐平阳不以为然,你这是什么话,争权也有忠奸之分。

徐兄,别急,听我说,你知道,神宗年间,王安石实施变法,朝臣中分成两大派,叫做新党和旧党,他们之间你斗我我批你,如同唱戏一样,你方唱罢我上场。究其实质,不过是观点不同,施政手段各异罢了。当时,反对变法的大臣中,司马光最突出,司王二人就是否推行新法,斗得你死我活,有你无我,你说这二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如今也是一样,赵汝愚是皇室,担任首相,总揽朝局,斗败了就是忠臣?韩侂胄是外戚,赶走了赵汝愚,独揽朝纲,就是奸臣?做官的谁不想说一不二,真正做到了说一不二,就是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