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多 事 之 秋

南园梦华 武义强 1161 字 9个月前

一丘一壑,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

合在?应有<<玄经>>遗草。河流日夜,何时了?

骑马亲赴武夷山吊唁,由于尚在党禁之中,老夫子的后事办得极为简单。那些曾自称学生弟子的官员,怕被扣上伪党的罪名,不敢前来。为老夫子守灵的只有子孙,和三四位没有功名的老儒。

见到曾经桃李满天下的一代宗师,晚境却如此凄凉,辛弃疾不由感慨万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生在世,江湖险恶,知音难求,冷暖自知;得意荣耀时的熙熙攘攘,风光时刻的川流不息,似昙花一现,如过眼云烟,千万当不得真;唯在落难背运时,能不怕世俗,不畏当局,坚定地伸出温暖的手,扶一把送一程,才是人生真正的朋友,不可多得的知己;只可惜,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之又少。

辛弃疾提笔悬腕,祭文一挥而就: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这年秋天,皇城司向中书报告了一个情况:

近来,江西、福建的朱熹信徒正在联络,预计在十一月初八,在信州鹅湖寺举行大规模的会葬,为朱熹诵经做法事。

那个时候,有钱有地位的老人寿终离世,七天之内殓尸入棺,先将其存放在离家不远的房子,待墓穴、墓碑,乃至朝廷的追赠、谥号等一应齐全,择日下葬。

用今天的话来说,朱熹的这些门徒弟子,乃至粉丝,想借此给这位去世的老人家开个追悼会,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左丞相谢深甫在家养病,右丞相吴伯刚得知后,不敢怠慢,前往韩府报告。

韩侂胄听后,不动声色:

那又怎么样,老夫子活着的时候,有赵汝愚撑腰,照样让他老老实实,服服贴贴,难不成死了还能兴风作浪?

吴伯刚见其不以为然,便一本正经地解释起来:

郡王呀,可不能小看哪,这帮伪徒在会聚之间,必无美意,轻则妄谈世人之短长,谬议时政之得失,重则联名上书,抗议暴动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不加阻止,事情闹大了,可不好啊。说完,便叮着韩侂胄看。

韩侂胄脑瓜子飞速运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