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朝廷又下诏书至铅山,恢复辛弃疾集英殿修撰,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之职,官帽又回来了。这几年的政局变幻,他也时有耳闻。这次复职,究竟何因,不得而知。他关心的不是官职,而是这个国家的安危。
在抚州任职的范祖亮特转道,看望辛修撰。
见这位酷似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问其当年的往事,不由浮想联翩。
“落日寒尘起,胡骑猎清秋。”三十多年以后,年届花甲的辛弃疾脑海里,仍清晰地涌现出那年深秋的落日和烟尘。一段短暂而惊心动魄的风云岁月,史册上铭记这个英雄少年的传奇故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海陵王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南侵,企图将这个背海之国的大宋从地球上抹去。烽烟再起,宋军一退再退,而长江下游的采石矶则成为双方决战胜负的主战场。
说起这个完颜亮,青少年时,即雄心勃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自言,今生有三大梦想:一是,国家大事我说了算,二是,带兵讨伐他国,指着战败国皇帝的鼻子训话,三是,抢得天下最美丽的女子,充入后宫,供他淫乐。事实上,他就是一个暴君、色狼,也是一个战争狂人。据说,他曾让画师将杭州西湖美景画出来,贴在寝宫的屏风上,还亲自题诗一首: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率兵南下,完颜亮信心百倍:百天之内,定将灭亡宋国。岂料,在采石矶,一介书生虞允文临危受命,打他个措手不及,几十万大军硬是三个月没能过江。
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率兵征战,千里之外的都城发生政变,军中部将骤然反叛,横行一时的完颜亮陈尸荒野,金军迅速撤退回国。
金国朝局动荡,大军南侵,中原地区实力空虚,众多老百姓趁机举兵,在这些起义军中,济南府耿京领导的队伍声势最大。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率领两千多人马,也加入了耿京的队伍。由于辛弃疾有胆识、有文化,耿京封他为掌书记。起义军不久攻下了兖州、东平府,队伍多达二十多万人,耿京自封为天平军节度使。
有个叫义端的和尚,诵经念佛而外,还喜欢谈兵论战,见抗金形势一日好似一日,拉起一千多人的队伍,在辛弃疾的劝说下,也投奔了耿京。但是,义端很快就逃了,还偷走了耿京节度使的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