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甫状元及第
辛幼安遭劾罢官
十天后,辛弃疾迁太府少卿。
一个多月后,朝廷举行三年一度的进士科考试。五十二岁的陈亮也在考生之列,而且成绩名列前茅,进入紫宸殿,参加由皇上主考的殿试。
“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
即使不能中状元,进士及第,得中高榜,长街夸官,也是一生乃至家族的荣耀。
屡败屡战的陈亮终于迎来了一生中最耀眼夺目的时刻。
这次殿试策论的有两个题目:如何让士大夫不再偷惰,刑狱如何能除冤滥之弊。任选一题作文。还有一段评论,非常切合实际。导语云:当今皇上继承皇位已经五年了,平时尽孝遵命,但天下并未因此治理得更好,这是为何?
看到这个题目,陈亮喜不自胜。他一向不以书生自命,相反,对那些读死书,满口之乎者也的酸腐文人,多有针砭。十多年来,他无端遭受两次冤狱,对国朝刑狱的弊端深有感触。于是,他文思泉涌,下笔千言,有理有据,论点鲜明。
接着开始写评论。开头是这样的:
二十八年来,陛下一向关心、孝顺太上皇,总是察言观色,细心揣摩,许多事务都能照太上皇的要求去做,真可谓尽忠尽孝,太上皇也颇为满意。其实有此孝心就足矣,行孝不是表演作秀,不只是让人叫好的,皇上只要把天下治理好了,收复失地,有什么必要,定要坚持一月四次朝见的表面礼节,去做给外人看呢?
接着又写道:
陛下之孝,世人皆知。即使是古代著名的孝子曾参等都有所不及。但没有坚持定期朝见太上皇,一般人就有看法了。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陛下马上能像以前那样经常朝见,怀疑和议论就会立刻烟消云散。
考生交卷后,宰执们阅卷,商定陈亮为探花,然后将前五名的试卷呈皇上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