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太上皇北内操控

南园梦华 武义强 1187 字 9个月前

作为太上皇,高宗也并非不问政事,一些如大政方针之制定、宰执大臣的任免之类,还需他表态拍板。每位丞相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觐见太上皇,聆听他老人家的训诫。

德寿宫有个叫王仁怀的内侍太监,自恃太上皇宠爱,让弟弟酿造白酒,公开售买,且不纳税赋。

这是非法的。本朝一直对白酒实行专项管理,规定:任何私人均不得生产和销售白酒。王仁怀的造酒作坊规模不小,主管酒类生产销售的点检所得知,上报工部,工部又协调临安府。临安知府丁乔安派人查封了这个造酒作坊,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打算就此了结。

岂料,王仁怀恶人先告状,在太上皇面前说一通临安知府的坏话。而太上皇呢,只听一面之辞,立即派孙士凯请孝宗。见到孝宗,先发了一通脾气,又指令皇上,立即将丁乔安罢职,连贬放外地也不行。

左正言袁甫得知,上书弹奏,指责北内纵容包庇私酤,打击秉公办事的朝廷官员。

孝宗见到奏疏,心想,这个言官的胆子真不小,矛头直指太上皇,怒从心头起,遂御笔批示放罢袁甫。

史浩得知,留身奏事。皇上在偏殿召见,史浩开门见山,“请问陛下,袁孚有什么罪?”

孝宗回答:“说了不该说的话,不罢逐他罢谁。”

留身奏事是指皇帝在召见宰辅大臣议事后,某大臣因特殊之事需单独向皇上奏报,可以在大殿留下奏事,或者常朝之后,大臣有不便在朝堂上讲论的事,请求单独呈奏,皇上选在偏殿召见。

史浩劝解说,“在北内办事的,都是些阉人太监,这些人见利忘义,哪里知道维护朝廷威严?如若没几个楞头青出来说话,将小问题处置扼杀在萌芽状态,让这般内侍黄门任意胡为,他们什么坏事做不出来?再者说,诤臣言官无正当理由就遭到罢免,天下百姓会怀疑朝廷的公正,那问题就大了。”

见皇上没说话,他建议:陛下不妨去北内一趟,将我的意思告诉太上皇,倘若太上皇宽宏大量,再将袁甫留下来,肯定是件流传千古的美事。

孝宗一想,这个办法好,我罢贬他,是体现作为人子的孝道,太上皇挽留,表明有容人的雅量,一举两得。

不料,太上皇并不这样想,对袁甫的行为极为恼怒,听完孝宗的话,赐酒一壶于史浩,手书四字:懙率偎骄。懙,恭敬之意。四个字的意思是说,一个臣子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对上要恭敬,要作表率,不要依仗手中的那点权力,骄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