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科技崛起绝对不是撞大运撞出来的,一切功劳的起源要归功于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正是他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概念,当时他所考虑的就是希望整个欧洲民众都能自己阅读圣经,把教宗唯一的解释权还给民众。
中世纪的黑暗其实最可怕的是人民心灵的黑暗,当时教廷完全是天主教独大,教廷要求圣经都应该用优美的拉丁文来书写。
可是拉丁文属于非常古老的文字体系,欧洲只有小部分学者和教宗内部的专业僧侣才能掌握。
这其实就是剥夺了民众自己看圣经的权利,民众必须通过修士们才能聆听上帝的声音,这也就加强了教廷对民心的控制。
而马丁路德所创立的新教路德宗则打破了这一潜规则,他提议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来书写圣经,德文可以书写、法文也可以书写、英文俄文中文也都可以书写。
不仅如此,他还提倡大力推广机械印刷还有全民义务教育,提高民众的识字率,让每一名百姓都能买得起圣经,都能自己在家里阅读圣经。
可见新教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和教宗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可以说文艺复兴还有理性时代的开端,就是新教点燃的第一根蜡烛。
有了马丁路德的提倡,后期历代德国国王都非常重视对民众的教育,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就发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义务教育法令,虽然推广的并不是很彻底,但是也引领了时代之先。
义务教育一直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初,普鲁士率先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义务教育,6-12岁的孩童必须强制接受义务教育。
在当时看来,这种政策确实是劳民伤财的,而当时的普鲁士并不是欧洲的富有国家,相反的他们还非常贫穷。
但是威廉一世曾经说过,和义务教育长久对民族的好处来对比,眼下的这点苦日子根本就不算什么。
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沉淀,终于让落后于全世界的德意志民族成功的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虽然因为美国的两次军事干预,让德国没有占到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上,但是至少他们成功的把日不落帝国拉下了马,这一点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
肖乐天当然不会和格莱斯顿谈这么细致,那些前世带来的记忆可不能随便示人,肖乐天只是挑选着一些能够拿到台面上的点来向对方展示。
可是就是这些孤零零的分析点,就已经让格莱斯顿动容了。
肖乐天语重心长的说道“其实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本杰明的殖民政策,对于日不落帝国来说,殖民地确实是整个帝国经济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您更应该明白,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必须要有不同的政策来平衡……”
“当英国科技已经领先他国数个时代,国内内政非常稳定而海外又有无数殖民扩张机会的时候,那就应该果断的实行殖民扩张……”
“内功都已经练的全球无敌了,就必须要换霸道之术,去抢占富饶的殖民地,这战略没有错!一点错都没有……”
“但是!当英国本身对其他民族的科技代差已经不是很明显了,国内民生已经出现很多矛盾了,再加上全球殖民地都已经瓜分的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贵国再固执的坚守陈腐的殖民扩张政策,难道还正确?”
看着格莱斯顿眼睛越来越亮,肖乐天明白自己已经说到了点子上了,打铁要趁热“请您醒一醒吧,不要再让本杰明如此祸害大英帝国的国运了!”
“这个时代还想搞殖民扩张?算算成本投入产出比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