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就跟没有一点痛觉一样,甩了甩手上的鲜血,随便找了一块手帕就那一包然后站在舰长应该在的位置,沉稳的说道“升旗!致远号强风加压!榨干所有动力!加速!”
林震捧着新鲜的残血旗就冲了出去,半分钟没到整个致远号上一片玉碎的狂呼“玉碎!玉碎之战!玉碎冲锋!”
刺眼的血旗开始缓缓的升上了桅杆顶端,这下后面所有的华族战舰都看清楚了,那些同是从欧洲留学归来的指挥官们,一个个热泪盈眶激动的下令鸣响汽笛。
“有死无生,有进无退!给我刺刀……”
邱威、孙初见、颜兴、姜育恒、刘岸辰……一个个伴随致远号回国并征战到现在的海军军官们,都激动的刺破手掌,一面又一面的残血旗升上了桅杆。
他们知道自己在这场冲撞中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因为河道就那么狭窄,但是不这样做他们就无法释放心中暴躁的火焰。
岸边行军的陆战队士兵们全都疯了“兄弟们……快看……海军的兄弟拼命了!”
“快看致远号的烟囱!听那声音……强风加压!他奶奶的海军这是不要命了!拼致远号的元气吗?这是要玉碎啊!”
英国指挥官杰森少将无力的靠在了指挥台上,望远镜跌落在胸前,他就好像失去了魂破一样在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什么时候中国人变成这样了?他们都疯了啊!”
“可怕的民族,可怕的军队……还有最可怕的就是那个释放了中国人灵魂中战神血脉的那个男人!”
“我总算知道拿破仑三世为什么非要杀你了……你太可怕了!”
注:正版求订阅,求包月,打滚三百六十度的求啊!
{}无弹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成语见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这个故事后世流传的并不太广,说的就是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高洋谋反,废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立为王,遂为北齐。
高洋害怕元氏家族复辟,则开始大规模的屠戮元氏家族的成员,并在杀光元善见全族之后,又把毒手伸向了元氏的远方族人,也就是元景安。
为了逼祸元景安甚至想到了改姓的办法,结果遭到了堂兄元景皓的坚决反对,最后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年的名句,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其实在中国古代这句话并不太出名,真正在历史上让这句话猛增知名度的还是日本人,扭曲拧巴的武士道文化,就喜欢这种带着血沫子的刚烈故事。
从头至尾透露出来的全是对死亡的蔑视,日本武士一下子就找到代入感了,这就是为他们拼死战斗找到的最佳文化解释。
尤其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更是大力推崇这句中华名言,二战时期当战场上响起铺天盖地的玉碎和板载的声音之后,这就说明战争已经到了最血腥的阶段。
玉碎冲锋!板载冲锋!这是二战中和日本人交战时刻的最深记忆,战争末期那些义无反顾驾驶飞机和美军战舰同归于尽的年轻人们,就是玉碎精神的坚定信奉者。
不过很可惜啊,天皇和贵族名门是不会玉碎的,大财阀的家族也是不会玉碎的!
如今历史已经拐入了另一条轨道,日本的维新之路被华族彻底的干扰并控制,现在扶桑国内,中情局暗中杀掉的极端思想散步者就已高达120多人,当一个民族最先觉醒的那一批思想者消失不见之后,那么这个民族的前途一定是极其黑暗的。
但是历史跟肖乐天还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也许狂热军国主义并不是什么思想,而是隐藏在人世间的鬼魂,当他们无法找到日本这个岛国作为附身之后,居然悄悄的在华族内生根发芽了。
玉碎的吼声在华族军人的嘴里响起,这些年轻的华族军人所爆发出的热血竟然是前世日本军国分子的百倍。
残血旗在空中飘扬,那是华族缔造者的鲜血,东海之波涛就在这面旗帜下鼓荡!
当这面旗帜带领十万华人走上抗争之路以后,他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现在残血旗已经成为了华族的圣物,军纪中甚至白纸黑字写明了残血旗在战争中的是等级最高的命令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