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一整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帮灾民们安排好住房的问题之后,又要给他们安排劳作的内容,当然这也是有偿的,灾民即使是初来,李纲也不想培养他们不劳而获的习惯,而是采用这种给他们安排工作支付工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反正伯纪县经过了这次的人口大融合,人口的数量瞬间暴增了好几倍,几乎赶上了周边几个大县的人口总量,这也就意味着伯纪县内现有的生活条件已经不足以应对这样多的人口,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耕地住房乃至市场等一应条件,百业待兴不外如是。
好在是今年成功的将荆湖南路至两广的这条商道打通了,来自全州境内数十家大商行每日不停的从这条商道运送货物,赚钱两边物资的差价,这也带给了伯纪县大量的便利,很多原本由于是家中独子或者父兄也在卫家军而被卫家军拒收的靑壮平日里就组成民兵护送这些商队往来,当然这其中也是有着卫家军配备的护送小队,卫家军的战力自然不用说,即便一支上百人的商队只需要两支十人小队护送,各大商家也是无比的放心,再加上伯纪县的口碑向来不错,往返之时多雇佣些靑壮,除了安全方面再得以加强,还可以帮忙搬运货物,使得伯纪县的民兵护送队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不少商行想要雇佣伯纪县的民兵都要提前预约才行。
然而货通南北带来的好处远不止如此,北方气候四季如春,水稻种植极为便利,再加上临海的地域位置,各类海产品也是数不胜数,而南方多山,一些深山老药,山珍兽皮也是北方紧俏的货物,伯纪县坐拥这条商道的中枢位置,除了给本县之人提供了大量的财务来源,同时也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南北两边运送的物资,而且这些物资出于竞标的关系往往会以很低的价格甚至是成本价卖给伯纪县,不为别的,只因尝到货通天下带来的甜头的商人们想在明年的竞标前让伯纪县对他们多一些好感,这样竞标之时把握也就大一些。
如今的伯纪县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发展极为快速,不光是地理位置从原本不起眼的深山老林变成了商人都要眼红的商道中枢,同时各项水利矿产被频频发觉,畜牧业也在飞快的发展,不说别的,就说现如今谁家里没有一两头大牲口,与之往日数百人的时候只有十几头买回来的大水牛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之分了。
所谓靠山吃山,伯纪县就坐落在这十万大山之中,当真是有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以前的时候贫困,百姓们即便从山中取得什么山珍皮毛也都是拿去卖了换些米粮渡日,现在不同了,百姓们的生活质量上去了,又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好东西都往自家留着,看不上眼的东西才拿去外面去卖,光是吃的方面一顿没有两三个菜那只能说明这家人是刚刚搬来的,还没有富裕起来而已,衣食住行四大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之后,伯纪县的百姓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再加之卫家军的存在使得县内的民风除了淳朴之外还崇尚武勇,只要是够了年龄的,人人都抢着要入卫家军,至于那些独生子看着昔日的小伙伴走进军营穿上卫家军的军装之余,也不甘落于人后,卫家军训练他们也训练,还找了秦老爷子说话从卫家军里定时抽调一些人来当教官,对于这样的要求布楚也是哭笑不得,不过他还是乐意看到每一个伯纪县的百姓都能通过锻炼的方式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有时候就连他和赵铭都会去给这些参不了军的靑壮们讲讲课,训练训练。
不过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伯纪县创立至今的这些日子里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不好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伯纪县的百姓主要是由来自整个大宋各个地方的灾民组成的,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都饿着肚子的时候只会努力找吃的,但是吃饱之后由于各地的生活习俗不一,也发生过不少矛盾,最激烈的甚至发生过集体斗殴的情况,不过一百名卫家军往哪里一战,什么殴也不敢在继续斗下去了,后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纲眼光毒辣的把权利下放到秦老爷子身上,秦老爷子近七十岁的人了对于这种事却一点都不含糊,解决的方法又简单又暴力,直接去找布楚要了两个卫家军将士站在身后,反是看见因为地域问题互相争吵乃至歧视的,就上去问一句还能不能好了,若是不能,直接逐出伯纪县,永不容许再入伯纪县一步,至于随身的家当也可以一并带走,伯纪县甚至还可以再给一部分补贴,但是绝对不容许有这种人继续留在伯纪县之内,几次三番下来,被逐出的人哭爹喊娘的想要回来,但老爷子狠了心了,只说自作孽不可活,以后去了别的地方好好生活,然后多给了些钱财也就罢了,就这样在老人家强硬的手段下县里的情况顿时好了很多,百姓们即便有争执也绝不敢再涉及到对方之前居住的地域,不过一味的强压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李纲同时又命李善文在城中寻一些年长有能力者,给他们灌输自己家人可以吵架甚至打架,但是绝对不能看不起自家人的思想,然后由他们回去之后再传达开来,而且也在县内的几座学堂中教导那些孩子这样的理念,百姓之间的事情是最好解决的往往也是最难解决的,过刚过柔都不是好办法,然而在李纲的授意下,秦老爷子与李善文的一硬一软之下,由于地域问题造成的矛盾被很好的逐渐化解消失开来,现在的伯纪县内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伯纪县人,不管你曾经来自哪里,只要你在这里住,在这里安家,受了这里的恩惠,那么你就是伯纪县人,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