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三管齐下、民围宁府

内阁的票拟权,即是阁臣看完奏折,给出处理意见,阁臣把处理意见写在票上,票附在奏折上,谓之票拟,内阁大臣的参政权力就是这么来的。

洪武年间,宰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他也是提醒过不能重用太监、教太监识字,可明朝中后期,成了太监与外廷互相制衡,内阁的权力,一度超过宰相。万历年间,张居正内结太监冯保、授意官员奏折、自己掌控票拟,通过明帝国将近两千个驿站,政令传遍每一个角落,空前一致,内阁权力可谓巅峰。这些,朱重八是不知道了。

司礼监的批红权,则是代皇帝行使权力。一般的封建王朝,初期皇帝挺能干,能够约束官员,可是他们的后代呢?幽居深宫,不识民情,是天底下最大的纨绔。古人有些与现代人一样看得明白,不过一部分无可奈何,黄宗曦的《明夷待访录》尖锐地指出这一点,更多的人是忠君,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晚清的龚自珍很有进步思想,可是问他治国方略,他的回答只有明君。李鸿章曾经上奏,把美国的政治制度贬得一文不值,他说:请陛下允许我出使米国,微臣要用“我大清”的无上制度教化“米国蛮夷”。

所以,后代的皇帝没那么多精力、雄心壮志处理国事,全国事务也不可能由皇帝处理,雍正就是这么累死的,必须要有人分担,顺朝便分给了内阁、司礼监,但皇家也吸取了前朝教训,君主专制的权力有所增大。

紫禁城大明宫西暖阁,雍乐皇帝已经阅览了好多奏折,明代奏折分为题本、奏本,各有不同,顺朝简化,一律奏折。很多事情内阁给出意见、司礼监通过,雍乐皇帝便不置喙,等到翻看刘东升的奏折,雍乐皇帝道:“刘东升……朕记得此人素有直名。”

“主子万岁爷好记性!刘御史是小有直名的,前儿内阁议定,吏部文选司奏过,选为京畿道监察御史,不日就要述职了。”戴权谦卑而又谄媚。

明朝皇帝对待奏折,有很多“留中不发”。顺朝不是这样,太祖、太宗、圣祖,已历三世,圣祖仁皇帝有训戒,奏折若不抄发,群臣可以群起反对,特别是死去的三位,和这位皇帝,都是自诩“励精图治、自比尧舜”,十分爱面子。况且,刘东升这种直臣,和清官一样,皇帝若是胡乱处置,那不就是昏君吗?

海瑞大骂嘉靖,嘉靖没有马上抓他,顾忌的也是这点,后来到底叫锦衣卫抓了,不过海瑞命好,嘉靖死了,万历年间又被放出来,张居正也认为海瑞不堪大用,束之高阁,放到南京养老去了。

“刘御史所参的贾珍,乃昔日宁国公曾孙,其祖父贾代化也有功勋,贾家小宗荣国府,和王子腾有姻亲关系……”戴权细声细气,突然自己掌嘴:“老奴多嘴了,以万岁爷的记性,怎么会不记得呢。”

戴权收了贾珍的礼物,所以提了这么几句,但也只是点到为止,为什么?贾珍又没什么权力,对他无益,当然,如果多送咱家十几万两“冰敬”、“碳敬”什么的,那咱家可以多说几句……

这个太监,和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一般,是雍乐皇帝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最是无情帝王家,因此皇帝对他们信任,雍乐皇帝先不说话,看看那几份九省统制王子腾的奏折,笑道:“王爱卿在帮朕整治九省兵备,你提醒得好啊,戴权,依你看如何处理贾珍呢?”

“万岁爷,老奴自是依万岁爷的圣明独断了。”戴权面白无须,笑得真诚:“哈哈哈……”

“你这老货!”雍乐皇帝被他逗得心情开朗,内阁的意见都是“交三法司议处”,司礼监就打了一个“√”,雍乐皇帝稍加斟酌,提起朱笔,写下了几行红字。

戴权一瞧,阿谀奉承:“妙!主子万岁爷英明神武!堪比尧舜!”

顺朝规制,但凡大小官员奏折,皇帝阅览之后,传六科廊房,着六科都给事中、给事中传抄、校对,再刊发邸报、明发天下。

锦衣卫提督衙门、刑部衙门、都察院衙门得到传令,验证调兵勘合,发出牌票,提督仇斌传百户余彪,刑部尚书兼阁臣传刑部谳审司郎中邹怀中,都察院左都御史下达西城兵马司指挥,三队人马汇合,执行皇帝命令,往西城宁国府而来。

……

按惯例,官员被弹劾要待家等候,顺朝勋贵也是如此,一得知消息,贾珍就不敢出门,对刘东升恨极。

奏折的上传、批阅、下发,有好几道部门,好几道程序,有时候不是一两天能有答复的,三天匆匆而过,贾琏、王熙凤等都过来问候,宁府居长,家族要同气连枝哪,贾琮也送来了“关切的问候”。

宁国府居中前大院,正堂牌匾都是先皇御赐的,鎏金发亮,初夏的阳光更晒得贾珍心里焦躁,双手背后,长靴不停地在磨平的石阶上踱过来,踱过去,说实话,怨恨之时,他心里也发毛了,他一个长期在家吃喝玩乐的人,没有经历过,哪能懂得那么多利害?

尤氏虽也焦急,但能保持贵妇风度,不乱动、不乱摇,只是焦急中有失神和轻叹。

贾政在工部都水司坐班,是能最先得知消息的,他们在等贾政传邸报回来。

王熙凤头戴昭君套、围攒珠勒子,身穿桃红撒花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即便是家常衣装,也美若神妃仙子,她瞅下面小杏花树下“懵懂无知”的贾琮,笑吟吟道:“琮弟,听说,你前儿不就是去过刘府门上?那刘御史,可是参珍大哥的人。”

她这话轻飘飘的,却是祸水东引,越说得不明白,越让人起疑,贾珍、贾琏两个疑惑地望过来,眼神带着审问,他们知道,贾琮早慧,但是,贾琮求刘御史弹劾贾珍,有什么合理的动机?再者,刘御史凭什么相信他?想想也不可能,二人的怀疑便少了些。

幕后推手,自然有他的份,但这事儿唯有刘东升与他知道,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刘东升也羞于把别人搜集证据说出去。

王熙凤对我的恨是有多深啊?你不想想,若不是你先欺压我,我会无缘无故反击你?你怎么就不找找自己的错处,反思反思?这个时候还不忘煽风点火,真是妇人之见、不可救药!贾琮现出纯洁无暇的笑脸:“琏嫂子是说前几天的事?对呀,我是去拜见了刘老爷,谈了破题、承题……嫂子你听得懂吗?对了,听说,郎中诊治之后,说嫂子肝火旺,可得少生点气啊嫂子,气坏了身子可不好,小弟还盼着做叔叔呢,多吃点人参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