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人群里响起了一些声音,很快,这些零星的声音汇聚在了一起,所有人都高呼起来:“为了尊严,为了自由!”
现场的民众开始疯狂起来,他们冲向里昂站着的主席台,想近距离的看一眼德国的救世主。
里昂面对现场这疯狂的局面,不得不站上了主席台继续演讲,以免自己“落入”这些疯狂的民众之手。
“我很欣慰。”里昂站在主席台上,周围黑压压的都是疯狂的人民,他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我很欣慰曾经流淌在我们祖先血管里的,伟大的不屈血液依然奔涌在我所有德意志人的身体里!”
“我的同胞们,德国和德国人民万岁!自由,万岁!”
“自由万岁!德国万岁!元首万岁!”现场再一次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高呼声,经久不息。
里昂昂首站在主席台上敬着德意志礼,微笑着看着现场数万名民众在高呼他的名字。
一名外国的摄影家用相机记录下了里昂这一刻的样子,数天后,这张照片被各个国家的报社刊登在他们的报纸上传向了世界各地。
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总统府内。
鲍德温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拿着一份最新的《泰晤士报》。
报纸的首页是一张巨大的照片,照片里的那个年轻人微笑着直视前方,手臂斜指天空。
而他的四面八方围着黑压压的人群,人群里的每一个人都满脸狂热的盯着那个年轻人,仿佛那个年轻人就是他们的一切。
照片下面是《泰晤士报》给的标题——里昂·安德烈斯,德国最年轻的总统!世界最优秀的大演说家!
鲍德温看着照片上的年轻人,良久之后,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我为了拉拢德国而一再放松《凡尔赛条约》,这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里昂啊里昂,你为什么是个德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