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正愁没理由攻打山阳县,朱弘甲的违抗军令却给了他这个口实,遵照孙传庭的号令,他就可以宣布朱以海、朱弘甲两父子反叛,攻打山阳县。
想着山阳城里的肥羊,高杰也不迟疑,立刻劫掠了淮河岸边的五百艘民船,开始率军大举渡河。
山阳城里的鲁军兵力薄弱,更担负着守城重任,鲁王世子朱弘甲只能派出三千军士前去驻守淮河防线。淮河防线百里之长,区区三千军士怎么可能拦得住高杰强行渡河。在双方互相对峙了三日之后,高杰的先锋所部已攻破了鲁军的淮河防线。
淮河防线失守,朱弘甲不敢再留兵在城外,将两万鲁军,再加上在大河卫的五千鲁军,一共两万五千军队全退回了山阳城。
高杰以大河卫为中军营,下令五千军士,在两道城门外架设了火炮,正式开始攻城。
明军的火炮威力虽不如玄甲军,却也十分强劲,炮轰了不到两日,山阳城的东、北两道城门就已岌岌可危。
鲁王府、山阳城生死存亡的关头,朱弘甲分发了鲁王府一半的银子,给诸君将领作为犒军之用。更是派出了鲁王府所有的女眷前去施粥劳军。朱弘甲更是亲自率兵登上城墙,指挥城内的鲁军抵御明军的攻势。
双方围绕着摇摇欲坠的城门争夺了三日,死伤以万计,城墙上下早已堆满了双方军士的尸体,战争进行得极为惨烈。
高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攻克了山阳城的城门,大批的明军涌入城内。
朱弘甲仍然是死战不退,指挥残余的一万鲁军将士退守城内,开始依托民舍,与明军打起了巷战。朱弘甲更是带着全府女眷,还有一千亲兵据守在鲁王府,誓死不降。
双方早已是杀红了眼,只有死亡才是最后的结局。
方原在武昌府得到的军报,孙传庭已派两路大军南下,一路是牛成虎所部两万明军,攻打宿迁;一路是高杰所部,两万明军,攻打淮安府的治所山阳县。
他离开了武昌府,便乘着战舰沿长江星夜兼程的往南直隶回援。以新式明军的火炮配置,再加上优势的兵力,无论宿迁城也好,山阳县也罢,也抵挡不了几日。
等方原的援军抵达九江港时,前方再次传来军报,宿迁城在牛成虎猛攻下已摇摇欲坠,李宗泽在守城战中连续指挥了三日三夜,被明军的火炮击中,身受重伤,已抬回了城内养伤。
宿迁城军情告急,围困凤阳城的甘辉留下两万人继续看管着凤阳城,余下的两万人已奉命赶往与宿迁一水之隔的睢宁。玄甲军支援的水师也已到位,驻扎在宿迁港口内,可以源源不断的将西岸的玄甲军士运送到宿迁城内,参与宿迁城的守御。
主将甘辉更是亲身前往岌岌可危的宿迁城,代替受伤不能出战的李宗泽督战。李宗泽这一拨玄甲军的元老派之前一贯就看甘辉、施琅这些郑氏降将不顺眼,更不服这些降将火箭式的提升,反而害得他们这些元老派迟迟得不到擢升。
如今本是事不关己的甘辉却出现带着援兵出现在宿迁城内,李宗泽见了先是一愣,继而是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强撑着受伤的身子,冲着甘辉便要下拜。
甘辉忙扶起了他的身子,对他是善言安抚。两人都是军旅中人也没那么婆婆妈妈的闲言,甘辉直接率一万玄甲军进驻了宿迁城。与甘辉同时进驻宿迁城的,还有五十门火炮。
方原离开宿迁城时,给李宗泽留下了三十门火炮,经过连日来与牛成虎所部的互相炮轰,早已损坏了八八九九。甘辉带来的五十门火炮,算是给宿迁守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带来了守住宿迁的希望。
当甘辉所部五十门火炮搬上宿迁的城墙,百炮齐鸣之时,牛成虎所部的火炮阵地本来已占领了火力上风,顷刻间又被打回了原型。在第一轮炮轰下,就损失五、六门火炮。
牛成虎见城里突然来了生力军,火炮的火力竟然如此凶猛,也不知是不是方原的援军到了,赶忙令火炮阵地后撤至城上火炮的射程之外,然后再令军士前去大运河下游探查究竟,有没有回援的舰队。
甘辉深知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趁着牛成虎阵地稍稍后退之时,趁着夜色,派了七千军士出城,孤注一掷的突袭了牛成虎的营地。
牛成虎所部猝不及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幸亏所率的乃是孙传庭练成的新式明军,无论军心、战力都远胜其他明军,否则,单只是这一夜偷袭,已足以造成全线崩盘。